[实用新型]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及其建筑外墙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6413.0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26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艾明星;石永;吴广彬;陈威威;彭罗文;王雪;柳培玉;雷强;孙彤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80;E04B1/94;E04B1/66;E04B1/98;E04H9/02;E04C2/38;E04C2/28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小勇;刘铁生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陶瓷 复合 外墙 组件 及其 建筑 | ||
1.一种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用于安装在建筑主体结构上的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钢框;
发泡陶瓷复合板,置于所述安装钢框,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第一发泡陶瓷板、柔性夹层和第二发泡陶瓷板;
万向锚固件,将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锚固至所述安装钢框上,其中,
所述万向锚固件包括第一万向连接部和第二万向连接部,所述第一万向连接部穿过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所述第二万向连接部的第一端可旋转的置于所述第一万向连接部,所述第二万向连接部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钢框,所述万向锚固件可适应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的位移和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夹层为PET发泡板;
或,所述柔性夹层为钢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泡陶瓷复合板的所述第一发泡陶瓷板和所述柔性夹层之间设置有胶粘剂,所述柔性夹层和所述第二发泡陶瓷板之间设置有胶粘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一万向连接部包括:
锚固套筒,设置有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置于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一端;
套筒压紧件,所述套筒压紧件的第一端置于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二端,所述套筒压紧件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端盖;
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二万向连接部包括:
球头连接杆,所述球头连接杆的球头端可旋转地置于所述锚固套筒内,所述球头连接杆的杆部伸出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锚固套筒内包括:
第一空间,为圆柱形空间,设置于所述锚固套筒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空间设置有内螺纹;
第二空间,为两端开口的球形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球头连接杆的球头端;
第三空间,为圆锥形空间,所述圆锥形空间为从所述锚固套筒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空间逐渐收口;
所述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依次连通形成所述锚固套筒的内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压紧件的第一端为设置有外螺纹的螺纹锚杆,所述螺纹锚杆与所述第一空间的内螺纹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头连接杆的杆部,置于所述第三空间,所述球头连接杆的杆部可在所述第三空间内摆动,且所述球头连接杆设置有外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钢框包括:
第一横龙骨、第二横龙骨、第一竖龙骨以及第二竖龙骨;
所述第一横龙骨、所述第一竖龙骨、所述第二横龙骨和所述第二竖龙骨依次连接形成四边形框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竖龙骨和所述第二竖龙骨均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钢框连接件,所述钢框连接件置于所述四边形框架的内窗口,所述钢框连接件固定所述万向锚固件的第二端。
10.一种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
建筑外墙主体框架,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包括相邻的第一钢筋混凝土梁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梁,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梁置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梁的下方;
连接件,将所述发泡陶瓷复合外墙组件安装固定至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上,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其中,
所述安装钢框还包括第一安装横龙骨,置于第一横龙骨和第二横龙骨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一横龙骨;
所述上连接件,为L型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立板和第一平板,所述第一立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横龙骨,所述第一平板固定于所述第一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
所述下连接件,为T型构件,包括第二立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二立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横龙骨,所述第二平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端托住所述第二横龙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64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织机后梁的校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合体摇床及分开摇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