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5955.6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8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邹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勤华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A61M25/1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巍巍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测量 气囊 压力 三腔二囊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包括胃管、截止阀和测压仪表,所述胃管的顶端设置有吸头,且吸头的右侧设置有胃囊,所述胃囊的右侧连接有食道囊,所述胃囊注气管的右侧下方设置有食道囊注气管,所述胃囊注气管的顶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末端外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胃囊注气管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贴板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连接有卡块,所述三通管的中部外侧连接有测压仪表。该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增加能够进行拆装的三通管进行使用,减少三强二囊管的原有结构,能够重复利用,且便于保证密封连接,能够保证精确得到进行压力测定,保证压迫止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腔二囊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
背景技术
开放气道是临床常用的救治病人和实施麻醉的方法,而现行广泛开展的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留置的导管一般带有套囊,且其在进行使用时,需要保证导管或套管套囊压力的稳定;
目前常用的三腔二囊管在进行使用时,由于结构过于简单,不便于保证密封,不便于稳定精确的进行冲气囊内压力测定,不利于保证压迫止血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三腔二囊管在进行使用时,由于结构过于简单,不便于保证密封,不便于稳定精确的进行冲气囊内压力测定,不利于保证压迫止血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包括胃管、截止阀和测压仪表,所述胃管的顶端设置有吸头,且吸头的右侧设置有胃囊,所述胃囊的右侧连接有食道囊,且食道囊的右侧设置有连接在胃管的中部的胃囊注气管,所述胃囊注气管的右侧下方设置有食道囊注气管,且食道囊注气管的顶部安装有截止阀,所述胃囊注气管的顶端连接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顶部连接有冲气囊,所述三通管的末端外侧开设有密封槽,且密封槽的右侧设置有固定在三通管的外侧的贴板,所述胃囊注气管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密封垫,且胃囊注气管的顶部外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贴板的外侧固定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侧连接有卡块,所述三通管的中部外侧连接有测压仪表。
优选的,所述截止阀在胃囊注气管和食道囊注气管的顶部均有设置,且三通管在胃囊注气管和食道囊注气管的顶端均对应构成拆装结构。
优选的,所述三通管与胃囊注气管和食道囊注气管之间呈对应卡合连接,且胃囊注气管和食道囊注气管的顶端内侧均安装有密封垫,且密封垫与密封槽之间对应密封贴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贴板之间对应贴合,且贴板通过固定杆与卡块之间构成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形状结构呈“U”字形结构,且卡块在贴板的外侧呈等角度设置,并且卡块与贴板和固定板的边侧之间对应卡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精确测量气囊内压力的三腔二囊管,增加能够进行拆装的三通管进行使用,减少三强二囊管的原有结构,能够重复利用,且便于保证密封连接,能够保证精确得到进行压力测定,保证压迫止血效果;
1.通过该管道进行工作时,便于通过冲气囊进行充气,从而便于使得胃囊和食道囊鼓起,从而便于进行挤压,以保证进行血管压迫,避免出血;
2.通过三通管的对应连接,便于胃囊注气管与冲气囊和测压仪表之间进行连接,便于保证测压仪表进行测压,同时固定板与密封槽之间对应贴合,能够保证稳定的测压,保证稳定调控;
3.在胃囊注气管与三通管之间对应插接卡合后,使得固定板与贴板之间对应贴合,从而通过卡块的转动,使得卡块对固定板和贴板的外侧之间进行卡合,进而保证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勤华,未经邹勤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5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