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浅孔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5702.9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3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曾春华;石年平;彭杰;李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2 | 分类号: | G01B5/12;G01B5/20;G01B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3003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浅孔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浅孔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连接杆和百分表,连接杆一端为螺纹段,其余为光杆段;光杆段套有固定头安装座;固定头安装座经连接杆锁紧螺钉与光杆段固定连接,固定头安装座底部设有固定测头;连接杆的螺纹段套有百分表安装座,百分表安装座经一对百分表安装座锁紧螺母与螺纹段固定连接,百分表安装座上安装有百分表,百分表经百分表锁紧螺钉与百分表安装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用性强、测量精度高,能够准确检测普通量具无法检测的大浅孔的尺寸。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减少零件周转的工作量,所以在对大批量零件进行检测时其优点尤为显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浅孔的检测装置,属于大型机械零件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孔是机械零件常见的结构特征,其中大浅孔因其直径较大、深度较浅,导致常规检具无法对其进行检测,所以大浅孔的检测一直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难点。
现有技术在对内孔检测时,常采用塞规、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检测仪等量具进行检测。对于大浅孔零件而言(孔径大于或等于300毫米、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毫米的一般称为大浅孔),尺寸较大、深度较浅,若仍采用现有技术进行检测,由于大浅孔尺寸大,对应塞规的制造、检测及使用难度大;由于内孔较浅现有的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通常因干涉而无法使用;现有检测仪器通常是安装在专用工作台上,因而很难在机床上进行检测,无法在加工现场进行实时检测,一旦加工超差后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如果将零件从机床上拆下进行检测,由于零配件较大、较重拆下检测的工作量很大。另外拆下检测也很难保证加工精度。因此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浅孔的检测装置,以能够方便、快捷的检测出大浅孔精确数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浅孔的检测装置为,该装置包括连接杆和百分表,连接杆一端为螺纹段,其余为光杆段;光杆段套有固定头安装座;固定头安装座经连接杆锁紧螺钉与光杆段固定连接,固定头安装座底部设有固定测头;连接杆的螺纹段套有百分表安装座,百分表安装座经一对百分表安装座锁紧螺母与螺纹段固定连接,百分表安装座上安装有百分表,百分表经百分表锁紧螺钉与百分表安装座固定连接。
前述检测装置中,所述固定头安装座底面设有用于安装固定测头的螺孔。
前述检测装置中,所述固定测头为球体结构,固定测头上设有螺杆,螺杆旋入固定头安装座底面的螺孔内。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可根据内孔大小、深度调整工装。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方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能够准确检测普通量具无法检测的大浅孔的尺寸,检测时,无需将零件从机床上取下,便于加工过程中的尺寸调整,且零件也无需周转至专用工作台,可减少零件周转的工作量,适用于大批量零件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连接杆、2-光杆段、3-螺纹段、4-连接杆锁紧螺钉、5-固定测头安装座、6-百分表安装座、7-固定测头、8-百分表、9-螺杆、10-螺孔、11-百分表锁紧螺钉、12-百分表安装座锁紧螺母、13-百分表探头、14-被检零件、15-基准端面、16-大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下述的一种大浅孔的检测方法所构成并用于该方法的,如图1所示,该方法对于孔径大于或等于300毫米、孔的深度小于或等于10毫米的大浅孔,按以下步骤检测其孔的椭圆度:
步骤1、根据大浅孔16深度选取固定测头7;并将固定测头7的螺杆9旋入固定测头安装座5底部的螺孔10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群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5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