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材料保温防水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4525.2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2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富;陈志强;曲洪伟;陈海珠;方东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润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材料 保温 防水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材料保温防水的检测装置,包括机身、水泵、第一水管、卡勾、喷头、检测仓、水箱、液压缸、承载板、固定板、螺纹钉、限位板、建筑板材、上盖、纸片、密封圈、加热棒、温度计、卡口和把手,所述机身的内部安装有水箱,且水箱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水管,且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水箱的上方设置有检测仓,所述机身的上端面连接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另一端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螺纹钉。该用于建筑材料保温防水的检测装置通过设置后的液压缸在工作时能够带动承载板向下移动,从而将承载板上方的物体送入检测仓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建筑材料保温防水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可将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在建筑完成之后或者在建筑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需要对建筑物本身或者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设备在检测防水性能时,不能将用过的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对水资源造成浪费,并且对建筑材质的保温性能不能得到准确的温度数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材料保温防水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建筑材料保温防水的检测装置,包括机身、水泵、第一水管、卡勾、喷头、检测仓、水箱、液压缸、承载板、固定板、螺纹钉、限位板、建筑板材、上盖、纸片、密封圈、加热棒、温度计、卡口和把手,所述机身的内部安装有水箱,且水箱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水管,且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喷头,所述水箱的上方设置有检测仓,所述机身的上端面连接有液压缸,且液压缸的另一端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螺纹钉,所述螺纹钉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建筑板材,所述建筑板材的内壁连接有纸片,所述建筑板材的内部设置有温度计,且温度计的左侧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建筑板材的上方连接有上盖,且上盖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建筑板材的外壁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下方连接有卡勾,所述卡勾的另一端连接有卡口。
优选的,所述水箱通过水泵和第一水管与喷头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喷头关于检测仓的内壁等距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机身通过液压缸与承载板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机身与液压缸之间相互垂直,并且机身与液压缸之间为焊接。
优选的,所述承载板与固定板之间为焊接,且螺纹钉贯穿于固定板的内壁,并且螺纹钉与限位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建筑板材与加热棒之间为焊接,且建筑板材与纸片之间为粘合连接,并且建筑板材与上盖的外形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上盖通过把手、卡勾和卡口与建筑板材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勾与把手之间均为焊接,并且卡勾的结构设置为弯钩型结构,同时上盖与密封圈之间为粘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后的水泵能够将水箱内的水吸出,同时将吸出的水输送到水泵上方所连接的第一水管内,通过喷头将水喷洒至检测仓内部,同时使用后的水经过检测仓下方的镂空网状结构将水重新回收至水箱内,循环使用,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通过设置后的液压缸在工作时能够带动承载板向下移动,从而将承载板上方的物体送入检测仓内;通过设置后的螺纹钉在拧动时能够带动另一端所连接的限位板,进而对承载板上方的建筑板材进行夹持固定,避免在检测过程中掉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润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海南润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4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