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厂房通风散热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33496.8 | 申请日: | 202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70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荣芳 |
| 主分类号: | F24F7/013 | 分类号: | F24F7/013;F24F7/10;F24F5/00;E04H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厂房 通风 散热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厂房通风散热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平台,第一平台的第一端连接一第一侧墙的内墙面,以上、下区隔成一上回流区域及一下工作区,第一侧墙平行一第二侧墙,第一平台的第二端与第二侧墙的内墙面之间具有一第一间隔;第一平台下方的第一侧墙下半部具有横向延伸的至少一进气口;而第二侧墙的下半部具有横向延伸的至少一排气口,至少一排气口的排气中心高度位置介于至少一进气口的中心高度与顶端高度位置之间。如此,即可让厂房外的冷空气经由至少一进气口输入下工作区内,再由至少一排气口将热空气排出以进行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厂房通风散热结构,可有效排除工厂厂房内的热气。
背景技术
对于高度在6m以下的中小型厂房而言,为了加强散热效果,一般是在厂房的屋顶设有多个自旋扇,以排出热气并挡雨;或是在厂房内工作区作业人员的上方悬挂一系列风扇,或在低于人身高度处摆放一系列风扇,以期望能排出热气并吹拂人身以进行散热。而对于大型厂房,例如高15m、宽50m、长200m的厂房而言,其所采用的自然通风,通常是在厂房的上方设有加高的太子楼,太子楼的两侧分别具有开启的侧窗,厂房下方的工作区具有侧窗以进气,且特别将厂房的屋顶拉高,以减小屋顶辐射热的影响。
然而,传统散热方法因为没有处理流体流动的细节,容易于室内形成大区块的回流区与/或低速区,在这些区域的污染物浓度较高;而由于作业员容易有几乎无风、闷热的感觉,所以直觉式的会以加大风量或增加风扇数目的方式处理,但是其效果不佳、耗费能源且会增大噪音,且作业员在长时间受到高速气流的冲击是不舒服的。再者,由于太子楼侧窗或是屋顶自旋扇的开口面积不足或分布不佳,厂房内的大部份热气并无法有效排除,会在厂房内部形成大回流泡,将上方热气卷至下方工作区,造成工作区的温度上升。此时,厂房外部空气受到厂房内部热气的浮力牵引,在进入厂房下方两边侧窗之后,由于大回流泡的影响,即会很快的就转折向上。因此,除了两侧窗附近短短的距离内,作业人员有一些凉爽感觉之外,厂房内部的大部份区域都是闷热的。纵然是使用大量的风扇吹拂,也只是将热气从风扇背面吸入,再从风扇前面吹出,仍无法解决因为下方大部份工作区温度上升,造成作业人员的不舒适感,从而使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产生职业伤害的问题。
因此,如中国台湾发明公告第I659145号的「厂房散热结构」即提出一种解决的方案,其主要是在一具有出气口的屋顶下方设有四个侧墙,并将第一、第二平台设置于厂房内,四个侧墙的第一、第二侧墙相互平行,第一、第二侧墙的下半部分别设有进气口;第一平台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侧墙,以上、下区隔成第一上回流区域及第一下工作区;第二平台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侧墙,以上、下区隔成第二上回流区域及第二下工作区;且第一平台的第二端与第二平台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一间隔。如此,即可让厂房外的空气分别由相对的两个进气口分别进入第一、第二下工作区之中,再经由热浮力作用让热气通过两个平台之间之间隔以向上流动,由出气口向外排出以进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在两个相对平台之间形成间隔,并在两个相对平台分别连接的两个侧墙的下半部分别设有进气口的厂房结构,虽然可以在两个进气口同时进气,并经由热浮力的作用以达到散热的效果,但此种「双平台」的结构较为复杂,且由于两个平台之间之间隔宽度较小,对于大型机具的摆放数量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传统式以加大风量或增加风扇数目的方式进行厂房内部的散热处理,不但效果不佳、耗费能源,且会增大噪音。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厂房通风散热结构,俾能解决现有厂房内大部份工作区的温度上升,造成作业人员的不舒适感,从而使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产生职业伤害;且由于加大风量或增加风扇数目,使耗费能源及增大噪音的问题,而能提供一种有效的散热结构,使工作区的温度大幅下降,让工作区内的作业人员能在凉爽舒适的环境中作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高温环境所产生的职业伤害;让散热气流流动顺畅,以节省电力消耗及减少噪音的产生,并提升作业环境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荣芳,未经黄荣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3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