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智能休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33383.8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52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招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亢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董梦娟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休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休眠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智能休眠装置,包括壳体和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通过在盖板上设有翅片,且翅片的一端与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相接触,由于翅片的热传导作用,使得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上的热量通过翅片传导至外部,便于对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进行散热,且设有散热孔,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避免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上热量堆积,延长使用寿命,且散热孔为S型结构,且设有落水孔,进而避免外部的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壳体的内部,且在壳体的内部设有防尘网,避免外部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提高防水和防尘效果,避免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休眠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智能休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的进入到人们的家庭中,在汽车的使用时,无论时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对于电池的使用,都是主要部件之一,在燃油车中,在启动时,需要电池进行供电启动,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为主要的部件之一,因此对于电池的利用有关重要,在车辆不使用时,往往需要休眠装置,使得车辆中的电器处于休眠状态,降低对电池的消耗,现在对与休眠装置的使用,大多采用智能电源休眠控制器进行控制,但在使用时,当长时间使用或车辆长时间启动时,往往会产生热量,当热量堆积时,影响使用寿命,且在进行安装时,防水性能较差,容易损坏,不便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智能休眠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便于对热量进行散热处理,且防水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智能休眠装置,包括壳体和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所述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的下端均匀固定安装有电缆,所述电缆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电缆相接触区域覆盖有热熔胶,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安装,所述安装板上均匀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壳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盖板。
优选的,为了提高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卡槽,且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卡环,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卡环卡接在所述壳体上表面的所述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便于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盖板上均匀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贯穿所述卡环,并螺纹连接在所述卡槽的内部。
优选的,为了便于对所述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进行散热,所述盖板上均匀插接有翅片,且所述翅片的下端贯穿所述盖板,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且所述翅片的下端与所述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相接触。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所述壳体的外侧均匀开设有散热孔,且所述散热孔为S型结构,且所述壳体的内部竖直开设有落水孔,所述落水孔与所述散热孔相连通。
优选的,为了避免外部灰尘进入到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所述散热孔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盖板上设有翅片,且翅片的一端与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相接触,由于翅片的热传导作用,使得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上的热量通过翅片传导至外部,便于对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进行散热,且设有散热孔,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避免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上热量堆积,延长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散热孔为S型结构,且设有落水孔,进而避免外部的水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壳体的内部,且在壳体的内部设有防尘网,避免外部灰尘通过散热孔进入到壳体的内部,提高防水和防尘效果,避免电源休眠控制器主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亢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亢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333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