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窝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28906.X | 申请日: | 202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9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 |
| 主分类号: | A01K97/02 | 分类号: | A01K9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孙志一 |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窝器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打窝器,涉及钓鱼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流线型加落水精准导向翼设计。其技术方案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顶部连接的提手,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之间形成盛放鱼饵的容置腔,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的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作用是对钓加快容解钓鱼用的诱饵进行定点投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钓鱼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窝器。
背景技术
打窝器即辅助钓鱼的一种物品,流线型加落水精准导向翼设计。在水库,水塘或溪流休闲野钓,由于水广鱼稀,绝大多数钓友都较重视打窝,打窝器用于把诱饵投入钓点,把鱼快速吸引过来,从而进行更好的垂钓。
但现有的打窝器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在进行打窝时,需要抖动使打窝器上的钩子与鱼竿的线脱离,打窝器内的鱼饵才能够掉落至水中,较为麻烦,同时窝料落点也很不精准,常出现钓钩与窝料距离达1米以上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打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打窝器使用不便,落点与钓点误差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窝器,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顶部的提手,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的顶部转动连接,第一半壳体与第二半壳体之间形成盛放鱼饵的容置腔,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的侧壁中间位置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壳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止漏条,所述第二半壳体的底部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止漏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漏条和所述第二止漏条相互靠近的一端端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部其中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块,在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部其中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外侧开设有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块能够伸入到所述第一让位槽中,在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上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提手的其中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壳体的顶部另外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外侧开设有第二让位槽,对应所述第三连接块,在所述第二半壳体的顶部另外一端固定设置有第四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能够伸入到所述第二让位槽中,在所述第三连接块和所述第四连接块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提手的另外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沿着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侧壁圆周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提手包括弧形部以及一体成型在所述弧形部两端的弯折部。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部的中间位置向上凸起形成钩接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外壁沿纵向固定连接有落水精准导向翼。
进一步地,所述落水精准导向翼设置有4个,4个所述落水精准导向翼沿着所述第一半壳体和所述第二半壳体的侧壁圆周阵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使用时,将鱼饵放置到容置腔内,由于第一止漏条和第二止漏条的存在,鱼饵不会从掉落,使用工具钩住提手,将整个打窝器投置到水中,当打窝器沉到钓鱼点后,向上手提提手,在此作用力下,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的顶部会相对转动,此时第一半壳体和第二半壳体会分开,水从上部大圆口进入,鱼饵在水压作用下落出,实现打窝,该打窝器使用方便,无需用力抖动打窝器,避免了对鱼群的惊扰,打窝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未经陈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289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防水壳潜水滤镜
- 下一篇:料浆过滤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