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井下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21834.6 | 申请日: | 2020-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22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邱实;李圣林;胡雄武;肖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V3/38 | 分类号: | G01V3/38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电磁 数据 采集 线圈 观测 角度 辅助 校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包括底座、球形金属云台,球形金属云台外壳固定于三角支架上,底座固接于球形金属云台的球体,底座顶部设有半圆形的角度测量板,底座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圆柱杆轴底座,圆柱杆轴底座以转轴为支点转动,圆柱杆轴底座连接有圆柱杆轴,圆柱杆轴与绑定线圈的圆柱杆相连。本实用新型能精确的给出观测角度,同时满足便携式要求,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瞬变电磁线圈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井下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矿井巷道安全掘进过程中,进行巷道顶底板及侧帮的富水异常区探测是十分有必要的,矿井瞬变电磁法因其对低阻水体灵敏度高,探测效率高而广泛用于矿井富水异常区探测。在进行数据采集时,由于需要采集不同角度的瞬变电磁数据,线圈常常需要旋转一定的角度,对于特定的旋转角度,在条件较差的现场施工时,仅仅依靠采集人员进行线圈旋转,产生的误差会加大,增大了后期的数据处理的难度,因此在进行现场数据采集时,需要一种线圈观测角度辅助校准装置,以提高观测角度的精度,降低线圈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井下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矿用瞬变电磁线圈人工转动角度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井下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球形金属云台,球形金属云台的外壳固定于三角支架上,底座其底部固接于球形金属云台的球体,并且球形金属云台的外壳螺合安装有锁入球体中的第一紧固螺丝,底座顶部设有半圆形的角度测量板,角度测量板的圆心位于底座顶部,角度测量板的板面沿弧向设有刻度,底座顶部通过轴向垂直于角度测量板的转轴转动连接有圆柱杆轴底座,圆柱杆轴底座以转轴为支点转动,且支点位于角度测量板的圆心法线上,圆柱杆轴底座连接有圆柱杆轴,圆柱杆轴轴向垂直于转轴轴向,圆柱杆轴与绑定线圈的圆柱杆相连,还包括第二紧固螺丝,第二紧固螺丝螺合穿过角度测量板中心并螺入至转轴对应方向的轴端,由第二紧固螺丝使转轴锁固。
所述的一种井下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角度测量板有两组,两组角度测量板相互对称,圆柱杆轴底座位于两组角度测量板之间,两组角度测量板的圆心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圆柱杆轴底座一端固定于转轴随转轴转动,圆柱杆轴底座另一端与圆柱杆轴一端连接,圆柱杆轴另一端设为安装孔供绑定线圈的圆柱杆安装,第二紧固螺丝螺合穿过其中一个角度测量板中心并螺入至转轴对应方向的轴端,由第二紧固螺丝使转轴锁固。
所述的一种井下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顶部设有凹槽供转轴转动安装,第二紧固螺丝穿过底座后螺入至转轴对应方向的轴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行瞬变电磁数据采集线圈观测角度的辅助校准装置,能精确的给出观测角度,同时满足便携式要求,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每次采集时,只需将该装置的底座调至水平,即可进行任意角度的数据观测,操作简单,观测角度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21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