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装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21449.1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91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韩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奥罗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22 | 分类号: | H01R13/422;H01R13/62;H01R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谭映华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组装 端子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装端子结构,包括胶芯(1),在所述胶芯(1)上设有插入区(2),在所述插入区(2)上设有金属连接端子(3)和用于固定金属连接端子的固定塑胶(7),在所述金属连接端子(3)的头部设有凸型刺入结构(8),所述凸型刺入结构(8)与所述固定塑胶(7)连接形成刺入式的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相对传统的端子,采用了端子刺入胶芯的配合方式,无需在端子头部进行折弯,既避免了插拔时金属连接端子上翘受到损伤,同时,又增加了端子配合接触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动板连接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装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技术的推广普及,表面贴装连接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PCB都随之有相应的表面贴装连接器出现。从穿孔式(T/H)焊接工艺到表面贴片(SMT)焊接工艺,使得连接器的端子排列间距(Pitch)可以从1.27mm减小到1.0mm,并逐渐减小到0.8mm和0.5mm,而且应用SMT工艺允许在PCB的双面都焊接电子元器件,大大增加了PCB上的元器件密度。现在使用连接器的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都已经集小型化、薄型化和高性能化于一身,这便促使了相应的连接器向短小化和连接部件向窄片化发展。目前在浮动BTB的连接器产品中,各公司都开始大批量生产0.5mm间距(Pitch)的连接器产品。
而随着产品间距(Pitch)越来越小,对结构的利用率要求也变得更高。传统的板对板端子结构不仅头部需折弯避免插拔时翘起受到损伤,同时也因为折弯而减小了端子配合接触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装端子结构,解决传统的板对板端子结构不仅头部需折弯避免插拔时翘起受到损伤,同时也因为折弯而减小了端子配合接触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对板连接器组装端子结构,包括胶芯,在所述胶芯上设有插入区,在所述插入区上设有金属连接端子和用于固定金属连接端子的固定塑胶,在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头部设有凸型刺入结构,所述凸型刺入结构与所述固定塑胶连接形成刺入式的固定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插入区上设有均匀排布的凹槽,所述金属连接端子和固定塑胶均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金属连接端子。
优选的,在所述金属连接端子的根部设有倒刺,所述倒刺与所述胶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倒刺与所述胶芯上的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胶芯两端均设有固定片。
优选的,在所述胶芯两端均设有T型槽,所述固定片设置在所述T型槽内,且所述T型槽与所述固定片相匹配。
优选的,在所述固定片的一端上设有固定片倒刺,在所述固定片的另一端上设有起固定作用的弯折刺,所述弯折刺与所述胶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折刺与所述胶芯上的所述T型槽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片倒刺和所述弯折刺均与所述固定片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相对传统的端子,采用了端子刺入胶芯的配合方式,无需在端子头部进行折弯,既避免了插拔时金属连接端子上翘受到损伤,同时,又增加了端子配合接触量。(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胶芯上设有插入区,在插入区上设有金属连接端子和用于固定金属连接端子的固定塑胶,一方面实现插拔方便,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固定金属连接端子不会上翘。(3)同时,本实用新型在金属连接端子的根部设有倒刺,使得金属连接端子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组装端子结构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奥罗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未经安费诺奥罗拉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214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