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行车及驻车制动功能的电子机械鼓式制动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17737.X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76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 发明(设计)人: | 汪选要;沈英健;马成程;郝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D65/28 | 分类号: | F16D65/28;F16D51/22;F16D121/18;F16D121/14;F16D123/00;F16D125/30;F16D127/06;F16D1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行车 制动 功能 电子机械 制动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机械鼓式制动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储能机构、减速机构、力矩电机、制动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挡板、弹簧、第一滚珠丝杠轴、第一滚珠丝杠螺母和电磁离合器,所述挡板的一侧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侧与第一滚珠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轴依次穿过第一滚珠丝杠螺母、挡板、弹簧与电磁离合器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储能机构释放弹性势能,该势能经过减速机构、滚珠丝杠副和连杆机构转化为凸轮旋转的动能,进而使制动蹄扩张,最终使摩擦衬片压紧制动鼓实现驻车制动。本发明制动性能好、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改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机械鼓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的愈发重视,以及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电子机械制动(EMB)为代表的线控制动成为汽车制动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EMB系统摒弃了汽车传统制动系统的诸多缺陷,更加适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和集成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部分电子机械制动装置部分采用了自锁结构以实现驻车制动,但自锁结构传动效率较低,对电机选型的要求较高。
专利号为CN201020536897.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器,包括电机、制动摩擦片、制动盘,由电机经传动机构驱动的螺母设置于电机转子的内侧,螺母内设有与其相配合的螺纹芯轴,螺纹芯轴的端部接制动摩擦片;螺母的外端上固装有棘轮,还设有可对棘轮进行制动的单向限位销,单向限位销的端部与继电器的衔铁连接。实现了电子机械制动器的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一体化设计,取消了现有的拉索式手刹机构,安装简单,易于维护,并且能够有效节省空间。
虽然上述实用新型实现了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一体化设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中重型车辆的驻车制动,单向限位销的结构强度及使用寿命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机械鼓式制动器,在汽车气压式制动器的基础上,采用滚珠丝杠机构,行星轮系机构,能快速消除制动间隙,传动效率高,降低了电机选型的要求;同时设有储能机构,可以实现驻车制动,与单向限位销的结构相比,可靠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电子机械鼓式制动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储能机构、减速机构、力矩电机和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构和减速机构均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储能机构包括挡板、弹簧、第一滚珠丝杠轴、第一滚珠丝杠螺母和电磁离合器,所述挡板的一侧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另一侧与第一滚珠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轴依次穿过第一滚珠丝杠螺母、挡板、弹簧与电磁离合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轴与第一滚珠丝杠螺母转动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与第一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减速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减速机构端盖、行星齿轮架、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第二滚珠丝杠轴和第二滚珠丝杠螺母,所述第二锥齿轮与减速机构端盖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架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二半轴齿轮均设置于行星齿轮架的内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半轴齿轮、第二半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滚珠丝杠轴一端依次穿过减速机构端盖、第二锥齿轮、行星齿轮架与第二半轴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滚珠丝杠轴另一端与第二滚珠丝杠螺母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珠丝杠轴穿过行星齿轮架与第一半轴齿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与电磁失电制动器固定连接,所述电磁失电制动器与第二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177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消毒液配比装置
- 下一篇:煤矿用瓦斯抽采带状充气式封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