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用轨道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09898.4 | 申请日: | 202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53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汪永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聚人铁路器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 地址: | 2017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轨道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用轨道板,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该地铁用轨道板包括轨道板,轨道板由嵌入式钢轨安装槽、轨道板板体和沥青砂灌注孔组成,嵌入式钢轨安装槽设置有两个,沥青砂灌注孔设置有多个,两个嵌入式钢轨安装槽开设于轨道板板体的上端,多个沥青砂灌注孔均匀开设于轨道板板体的上端,轨道板的上方设置有两组钢轨机构,且两组钢轨机构分别与两个嵌入式钢轨安装槽相匹配,整个轨道板有效克服了传统扣件式轨道系统扣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为保障行车安全,需要经常对扣件进行检查并重新拧紧,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轨道交通技术,特别是一种地铁用轨道板。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轨道交通中,钢轨通过扣件与承轨台或枕木固定在一起,放置于有砟或无砟道床上。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序较多、施工周期长,会大大影响城市道路的畅通以及市民的出行;并且扣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为保障行车安全,需要经常对扣件进行检查并重新拧紧,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
对于地铁这种大运量的交通方式,钢轨磨耗、振动噪声等问题逐渐内凹显,传统轨道结构的养护维修工作量较大,对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铁多数路段都是位于地下,传统轨道系统的钢轨都高于下部的轨枕或预制整体式无砟轨道板,这种结构的不足之处在于,轮式车辆在隧道内行驶非常不便,特别是隧道内发生事故时,将严重影响普通消防、救援车辆进入隧道内实施消防救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用轨道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交通中,钢轨通过扣件与承轨台或枕木固定在一起,放置于有砟或无砟道床上。其整个施工过程的工序较多、施工周期长,会大大影响城市道路的畅通以及市民的出行;并且扣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为保障行车安全,需要经常对扣件进行检查并重新拧紧,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铁用轨道板包括轨道板,所述轨道板由嵌入式钢轨安装槽、轨道板板体和沥青砂灌注孔组成,所述嵌入式钢轨安装槽设置有两个,所述沥青砂灌注孔设置有多个,两个所述嵌入式钢轨安装槽开设于轨道板板体的上端,多个所述沥青砂灌注孔均匀开设于轨道板板体的上端,所述轨道板的上方设置有两组钢轨机构,且两组钢轨机构分别与两个嵌入式钢轨安装槽相匹配。
优选的,每组所述钢轨机构包括钢轨轨体和嵌入式钢轨安装块,所述钢轨轨体设置于嵌入式钢轨安装槽的上方,所述嵌入式钢轨安装块固定于钢轨轨体的下端,且钢轨轨体通过嵌入式钢轨安装块嵌入嵌入式钢轨安装槽内。
优选的,两个所述嵌入式钢轨安装槽之间距离设置为1435毫米。
优选的,所述轨道板板体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内凹形混泥土档台孔,且两个内凹形混泥土档台孔均设置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轨道板板体的下端开设有两个底槽,且两个底槽分别设置于两个轨道板板体的下方。
优选的,两个所述钢轨轨体均由高分子材料、轨距块、降噪块和弹性垫块组成。
优选的,所述轨道板板体内预埋有多个起吊套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整个轨道板采用嵌入式轨道系统,整个轨道板的表面相对传统轨道板较为平整,适合在安装时普通的消防救援车量进入,解决了传统轨道板的一些结构所带来的缺陷,多个沥青砂灌注孔的设置便于沥青砂的灌注,让整个轨道板与底部的固定更加牢固,两个嵌入式钢轨安装槽的设置可配合钢轨机构进行安装,不仅安装便捷,同时让操作人员安装起来更加简单,有效节省人力和物力,有效克服了传统扣件式轨道系统扣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为保障行车安全,需要经常对扣件进行检查并重新拧紧,维护工作量大,成本高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聚人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聚人铁路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9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