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治疗终端放射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05932.0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24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吴岱;王建新;杨兴繁;李鹏;肖德鑫;赵剑衡;陈门雪;单李军;沈旭明;和天慧;胡栋材;徐勇;周奎;王汉斌;劳成龙;罗星;白燕;闫陇刚;陈立均;刘宇;刘婕;周征;张德敏;潘清;柏伟;陈亚男;邓仕钰;李文君;宋志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于晶晶 |
地址: | 621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终端 放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治疗终端放射治疗装置,属于放射治疗技术领域,依次包括电子源、射频超导直线加速器、分束组件、X射线靶和X射线准直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源和射频超导直线加速器提供长脉冲高剂量率的X射线,既可以在短时间内给予治疗终端非常高的照射剂量,又可以通过调节电子束的能量来调节X射线的能量,通过调节电子束脉冲长度来调节X射线的时间长度,通过调节电子束的流强来调节剂量率,以达到治疗终端更好的放射治疗效果,此外,采用分束组件,将射频超导直线加速器的束流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终端,提高束流利用效率和放射治疗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治疗终端放射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肿瘤已经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抗肿瘤治疗常用的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等。放射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一定能量的射线作用于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最终达到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值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其基本原则是在保证肿瘤组织接受足够致死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危及器官少受或免受辐射损伤。在目前放射治疗的条件下,通过改进放疗机器射野的适形程度,最终达到尽可能精准的照射肿瘤组织而减少正常组织的照射范围。但是,由于人体器官结构的特殊性,放疗过程中正常组织必然会接受一定剂量的射线照射,尤其是与肿瘤组织紧邻的正常组织。因此,在目前放射治疗条件下,一方面要提高肿瘤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另一方面又要减少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放疗剂量。
根据文献报道,通过提高X射线的放射剂量率至106Gy/s至108Gy/s时,可以使正常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下降(出现射线抵抗,毒副反应减小),但肿瘤组织仍然对射线敏感,这一现象叫做“闪光效应”,出现“闪光效应”的条件是在极短时间内(通常为纳秒至百毫秒量级)发放极高剂量率射线叫做“闪光放疗”。“闪光放疗”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刚好解决了肿瘤放射治疗学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目前有可能突破正常组织剂量限制性毒性的一种放射治疗方法。目前,医用加速器放射剂量率约0.1Gy/s,肿瘤患者完成全部放射共约7.5小时,分布在1.5月进行,现有的基于医用常温直线加速器的放疗装置无法提供长脉冲高剂量率的X射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多治疗终端放射治疗装置,克服现有放射治疗技术无法提供长脉冲的高剂量率X射线,同时,能够使用射频超导直线加速器提供多条传输方向不同的束线,提高束流利用率和放射治疗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治疗终端放射治疗装置,依次包括:
电子源,其用于产生长脉冲低能电子束,形成脉冲串;
射频超导直线加速器,其用于对长脉冲低能电子束进行能量增益得到长脉冲高能电子束,且脉冲串中的各个长脉冲高能电子束的传输方向相同;
分束组件,其用于对脉冲串中多个传输方向相同的长脉冲高能电子束施加不同的作用力得到多束偏转电子束,且多束偏转电子束的传输方向均不同;
X射线靶,所述偏转电子束轰击X射线靶并产生X射线;
和X射线准直器,其用于调整X射线的照射区域并将X射线照射到治疗终端。
进一步,长脉冲低能电子束经第一束流传输线传递到超导直线加速器中获得能量增益得到长脉冲高能电子束,长脉冲高能电子束通过分束组件导入不同的第二束流传输线并传递到X射线靶,通过电子束和X射线靶的相互作用产生X射线,再经由X射线准直器将X射线照射到治疗终端上。
进一步,所述电子源包括驱动激光器、光阴极和阳极,所述驱动激光器发出激光入射到所述光阴极上产生电子束,所述光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引出电场将电子束引出所述光阴极入射到第一束流传输线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59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玩具麻将机
- 下一篇:一种管状锁的密码弹子编码下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