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305592.1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1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蒋声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茂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F04B37/14;B08B9/087 | 
| 代理公司: | 青岛科通知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3 | 代理人: | 雷丽 |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烟台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泵 密封 排放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包括真空泵体,所述真空泵体上有驱动转子,所述真空泵体内设有储放腔,所述储放腔内设有用于实现对储放腔内部内壁残液进行排放的第一排放机构,所述储放腔内底部设有用于实现对储放腔内的底部残液进行排放的第二排放机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设置第一排放机构与第二排放机构配合的清洁方式实现对真空泵内部储放腔的内壁以及底部沉降的杂质进行较为便捷的排放清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
真空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借助借助液体对吸入空气进行过滤以及装置内部的净化,真空泵的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其内部的液体杂质沉淀以及液体变质失去过滤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对真空泵内残液进行排放与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一排放机构与第二排放机构配合的清洁方式实现对真空泵内部储放腔的内壁以及底部沉降的杂质进行较为便捷的排放清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包括真空泵体,所述真空泵体上有驱动转子,所述真空泵体内设有储放腔,所述储放腔内设有用于实现对储放腔内部内壁残液进行排放的第一排放机构,所述储放腔内底部设有用于实现对储放腔内的底部残液进行排放的第二排放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放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储放腔内的排放板,所述排放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浮板,所述排放板周向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衡块。
优选地,所述第二排放机构包括贯穿螺纹连接在真空泵体上的密封螺栓,所述储放腔的内底部滑动连接有底部滑板,所述底部滑板的前端面固定连接有铲板,所述铲板上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设置的吸附磁块。
优选地,所述排放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指示杆,所述真空泵体的侧壁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有刻度板。
优选地,所述真空泵体上固定连接有过滤器,所述真空泵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缓震底座。
优选地,所述底部滑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连接绳连接密封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排放机构与第二排放机构配合的清洁方式实现对真空泵内部储放腔的内壁以及底部沉降的杂质进行较为便捷的排放清洁。
2、通过设置铲板、吸附磁块以及固定环实现第二排放机构在对储放腔内底部进行清洁时与内底部的贴合,实现底部沉淀的清理,提升清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的排放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真空泵残液密封排放装置的第二排放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真空泵体、2驱动转子、3过滤器、4缓震底座、5观察窗、6密封螺栓、7储放腔、8指示杆、9刻度板、10浮板、11排放板、12底部滑板、13平衡块、14固定环、15铲板、16吸附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茂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烟台茂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55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升降双层平板车
 - 下一篇:一种印刷模板晾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