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02083.3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74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马顺;马浩;刘怀利;方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
主分类号: | G01F23/30 | 分类号: | G01F23/30;G01F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模 水位 自动 监测 装置 | ||
1.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包括测井(6)、视频采集装置(1),所述测井(6)的下部设置有基座(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测量测井(6)内部水位的浮子液位计(5)、安装在测井(6)外部的水尺(3),所述基座(9)的顶部设置有清淤管道(8),所述清淤管道(8)的下端与测井(6)的下端连通,所述基座(9)的外部设置有引水管(10),所述引水管(10)的末端与测井(6)的内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管道(8)的上端安装有管盖(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井(6)的上端安装有检修平台(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平台(4)的上方设置有用来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尺(3)包括上下两端均封闭设置有的竖筒,所述竖筒包括圆筒状上筒体(31)、圆筒状下筒体(32),所述上筒体(31)的下端与下筒体(32)的上端连通;所述上筒体(31)的外部套设有套刷,所述套刷包括套在上筒体(31)外部的布筒(34),所述布筒(34)的外部设置有多个呈对称分布且横截面为弧形的铁板(33),所述布筒(34)与上筒体(31)之间设置有刷丝层(35),所述刷丝层(35)由排成圈状的刷丝构成,所述刷丝的末端与布筒(34)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筒体(31)的内部设置有圆环状电磁铁(36)、固定安装在上筒体(31)顶部的吊环(39),所述电磁铁(3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沿着电磁铁(36)径向设置的档杆(37);所述竖筒的内部设置有拉线(38),所述下筒体(32)的内部设置有对拉线(38)进行收线的收线轮(310),所述拉线(38)的尾端与收线轮(310)的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拉线(38)的首端穿过吊环(39)且拉线(38)的首端与档杆(37)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下筒体(32)的内部设置有用来驱动收线轮(310)进行收线的伺服电机(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31)的外径小于下筒体(32)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31)的内壁与电磁铁(36)的外侧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模式水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31)的下端安装有档环(312),所述档环(312)设置在上筒体(31)的内部,所述档环(312)的外圈与上筒体(3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档环(312)设置在电磁铁(36)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未经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20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阻抗测试仪的散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穿刺加液混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