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漏损无线检测球的外导热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301291.1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762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俞成伟;葛原野;宋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慧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8 | 分类号: | F16L55/38;F16L55/40;G08C17/02;F16L101/30;F16L101/6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李晓芬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无线 检测 导热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漏损无线检测球的外导热密封结构,包括球体,所述球体圆周外壁开设有多个检测槽,检测槽内设置有勘测器,勘测器一侧电性连接有导线,导线一端贯穿检测槽,且检测槽底部设置有密闭垫圈,所述球体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一端活动连接有套环,且套环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且两个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两个所述连接片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管道内渗的流体进入装置内部,避免造成装置内部零部件的腐蚀损坏,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检测和记录管道的变形、腐蚀、老化或漏损等损伤情况,可预防和有效减少事故并节约管道维修资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道漏损无线检测球的外导热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进展创新,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管道领域也在不断突破,而管道检测工程也是重中之重,管道内检测是指利用管输介质驱动检测器在管道内运行,实时检测和记录管道的变形、腐蚀等损伤情况,并准确定位的作业,通过管道内检测可事先发现各种缺陷和损伤,了解各管段的危险程度,可预防和有效减少事故并节约管道维修资金,而目前我国管道检修工程中主要采用无线检测球实施管道检修作业。
目前,现有的无线检测球,大多存在以下的不足:使用时,球体密闭结构的密闭效果较差,管道内的水可能会进入球体内部,影响无线检测球正常使用,综上,现有的无线检测球大多还不能很好地契合实际需要,为此我们针对性的提出一种管道漏损无线检测球的外导热密封结构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管道漏损无线检测球的外导热密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道漏损无线检测球的外导热密封结构,包括球体,所述球体圆周外壁开设有多个检测槽,检测槽内设置有勘测器,勘测器一侧电性连接有导线,导线一端贯穿检测槽,且检测槽底部设置有密闭垫圈,所述球体两侧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一端活动连接有套环,且套环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片,两个所述连接片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弹簧,且两个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夹块,两个所述连接片一侧均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活动连接有螺纹杆。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圆周内壁设置有导热层,且导热层一侧设置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一侧电性连接有导热管,且导热管另一端电性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多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多个固定杆另一端设置有内隔层。
进一步地,所述球体内部空腔处设置有控制本体,控制本体多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内隔层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导线一端均与控制本体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本体外侧设置有防水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无线遥控可以控制携带温度传感器和勘测器的球体在管道内自由运行,实时检测和记录管道的变形、腐蚀、老化或漏损等损伤情况,通过管道内检测可事先发现各种缺陷和损伤,了解各管段的危险程度,可有效预防和有效减少事故并节约管道维修资金。
2.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拧动螺纹杆可以控制连接片及其上的零部件抬升高度,从而将密闭垫圈抵压固定,并可以将导线夹持固定,密闭垫圈可以防止管道内渗的流体进入装置内部,避免造成装置内部零部件的腐蚀损坏,避免影响整体装置的检修作业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整体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造价成本低、管道检测精度高,远程无线控制有利于提升管道检修效率,降低了检修人员的作业强度,且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慧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慧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3012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