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地铁座位侧边的多功能翻折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92881.2 | 申请日: | 202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42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汪凝;徐萌;林潭晨;梁陈岑;陈希溪;蒋宇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财经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D33/00 | 分类号: | B61D33/00;B61D37/00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陈彩霞 |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地铁 座位 侧边 多功能 翻折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地铁座位侧边的多功能翻折板,包括折板,所述折板设于车座两侧的扶手处,且其下端位置的长边与车座外侧壁相铰接,所述折板的纵截面呈弧形状,所述折板上开设有固定卡槽和竖直卡槽,沿正视方向的所述固定卡槽呈凹型状,竖直卡槽呈长条状,所述竖直卡槽设有两个,并对称设于折板中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地铁座位的多功能翻折板,结构简单,实现功能多样化,其中折板处于水平状时,能够起到拉式行李箱的放置功能,处于竖直状时,配合其开设的固定卡槽、竖直卡槽,能够实现乘客腰部支撑、婴儿车拉杆固定、拉杆箱拉杆固定的功能,充分利用了座位与车厢内壁的夹角空间以及车厢连接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服务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地铁座位侧边的多功能翻折板。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剧增,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公共交通因其快捷性成为人们首选的出行模式。当下国内的大多数地铁车厢内部的乘车装置以竖排座位以及拉杆为主,这样的设计在安全性上做加法的同时却在舒适性上做了过多的减法,以至于在乘坐地铁中存在诸多不便,具体表现在:
1.乘车装置设计缺乏人性化。地铁车厢设计为使空间更加简洁,提高安全性,对乘车装置的设计所安装的拉杆较少,垂直拉杆使用频率较多,横向拉杆由于安装位置较高,使用率较低。大多数乘客选择侧向站立乘车,乘车稳定性难以得到较好保证。
2.缺少行李安放固定装置。由于城市内的大多地铁站与火车站相连,携带大件行李箱乘坐地铁的乘客亦不在少数。在地铁行进过程中,行李箱滚轮会因地铁的转向以及速度变化随之滚动,需要乘客手动稳定。同时,婴儿车也因其配备有滚轮会发生同样的问题。乘客携带有大件手提行李时,只能将行李放置在地上,没有较为合理的安置空间。
3.站立乘车舒适性欠佳,空间利用率低。乘客在乘坐过程中,选择站立倚靠车厢内壁的方式来提高乘车舒适性,尽管目前的车厢内已安装有倚靠挡板,却是在拆除原先座位的空间上安装,没有较好地利用车厢内部空间。在车厢连接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往往不建议乘客站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间闲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由此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地铁座位侧边的多功能翻折板,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地铁座位侧边的多功能翻折板,包括折板,所述折板设于车座两侧的扶手处,且其下端位置的长边与车座外侧壁相铰接,所述折板的纵截面呈弧形状,所述折板上开设有固定卡槽和竖直卡槽,沿正视方向的所述固定卡槽呈凹型状,竖直卡槽呈长条状,所述竖直卡槽设有两个,并对称设于折板中线的两侧,所述竖直卡槽内活动卡接有弹性挡片。
优选的,所述竖直卡槽平行设于折板的弧形边并位于折板中部。
优选的,所述折板的弧形边的中心线与竖直卡槽相应侧边的中心线重合,竖直卡槽相应侧边的长度为折板的弧形边长度的2/3。
优选的,所述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呈U形状,其两个内侧边分别与折板一侧的两端相连,所述折板呈水平状时支撑架与地铁厢内的地表相抵。
优选的,所述弹性挡片铰接于竖直卡槽中部的侧壁上,并在向竖直卡槽一侧转动时能够卡入其中。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财经大学,未经浙江财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928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性好的卧式车床
- 下一篇:光学滚动指纹采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