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远程数据安全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91656.7 | 申请日: | 202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9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荣;何鑫;刘清蝉;林聪;王蓉;吴尹;向滔;舒媛;汪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迪庆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4L12/02 | 分类号: | H04L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74400 云南省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数据 安全 传输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施运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远程数据安全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传输终端、防水防摔组件和手持组件,所述防水防摔组件包括角护件、边护件、前护板和后护板,防水防摔组件与所述数据传输终端之间填充有防水材料,且所述防水防摔组件的连接缝隙均涂有防水涂料;所述边护件贴合放置在所述数据传输终端的四周,所述角护件安装在所述数据传输终端的四个角上,并且与所述边护件连接,形成一个防护环,所述手持组件包括转向件和手带,所述转向件一端连接所述后护板,另一端连接所述手带。本申请在山区及偏远地区运维人员进行电力设施设备运维时,能有效保护数据传输终端,防止其因摔落、淋雨导致电力设施运维数据远程传输中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施运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数据安全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所要注重的关键性问题,通过对电力设施设备进行运维和检修,以此保障变电设备输送电的可靠性,减少检修与变电交叉重叠的工作,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障电力设施设备的有效运行。
山区及偏远地区的电力设施设备中,有线网络资源十分不足,电力设施设备在进行运维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运维人员需要定期将这些数据输入数据传输终端,并安全的传输到信息中心。
山区及偏远地区的电力设施设备运维间隔周期较长,每次运维和检修均产生大量数据,运维人员向随身携带的数据传输终端输入数据需要较长时间,且电力设施设备的运维作业大多在户外,作业环境带来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遇到突然降雨或是地势不平整等问题,导致在输入数据时使数据传输终端淋到雨水或者意外摔落,现有的数据传输终端,不具备防水、防摔的功能,而且运维人员长时间手持不方便,这都大大降低运维数据远程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上述电力设施运维数据远程传输的安全风险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中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远程数据安全传输装置,以解决电力设施运维数据远程传输时,数据传输终端不防水、不防摔和长时间手持不便的问题。
所述安全传输装置包括数据传输终端、防水防摔组件和手持组件;
所述防水防摔组件包括角护件、边护件、前护板和后护板,所述前护板为透明材料,且贴合放置在所述数据传输终端的显示屏幕上;
所述边护件贴合放置在所述数据传输终端的侧边,所述角护件安装在所述数据传输终端的四个角上,并且与所述边护件通过螺丝连接,形成一个防护环,所述防护环压住所述前护板,所述后护板连接所述防护环,且处于所述数据传输终端的背部;
所述防水防摔组件与所述数据传输终端之间填充有防水材料,且所述防水防摔组件的连接缝隙均涂有防水涂料;
所述手持组件包括转向件和手带,所述转向件一端连接所述后护板,另一端连接所述手带。
可选的,所述角护件厚度不小于3mm。
可选的,所述角护件材料为弹性材料。
可选的,所述前护板为高聚合材料板。
可选的,所述转向件设置在所述后护板的中央位置。
可选的,转向件的一端固定有手带,所述手带设置有多个调节档位的连接扣。
可选的,所述转向件通过球形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后护板。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远程数据安全传输装置,包括数据传输终端、防水防摔组件和手持组件,所述防水防摔组件包括角护件、边护件、前护板和后护板,所述防水防摔组件与所述数据传输终端之间填充有防水材料,且所述防水防摔组件的连接缝隙均涂有防水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迪庆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迪庆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916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入式弹簧接线端子
- 下一篇:一种内存条防尘散热保护壳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