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旋磁便携式薄垫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9500.5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0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谢天禄;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佰生活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27/12 | 分类号: | A47C27/12;A61N2/08;A61N2/12 |
代理公司: | 揭阳市博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2 | 代理人: | 黄镜芝;黄少松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旋磁 便携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旋磁便携式薄垫。所述薄垫为层状复合结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天丝面料层、环保棉层、负离子棉层、磁石布料层、涤纶面料层,在负离子棉层与磁石布料层之间设有软立体磁场层和旋磁装置,软立体磁场层和旋磁装置固定在磁石布料层上。薄垫外表美观,方便携带,舒服性极佳,出差旅游、居家使用都很方便,超强的磁疗功能,薄垫所使用现代高科技功能材料,使薄垫不仅舒适、透气、抑菌、防螨,还具有释放远红外及负离子的功能,其优良性能可以保证人体睡眠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静旋磁便携式薄垫。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差旅游的增多,对睡眠寝具、身体健康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上班族长时间看电脑、低头族长时间玩手机、常玩游戏的人颈椎都常常不舒服,并且会有些人睡眠时间不足三分之一天时间来说的人们,多希望有一款产品它的功能性和舒适性可以改善好的睡眠,工作精神充沛,还可以磁疗缓解颈部疼痛;目前世界各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薄垫,其中乳胶薄垫很常见,但不容易携带,并且是功能单一;但现有市场上缺乏一种不仅有磁疗功能还可以方便携带,不仅居家使用还可以出差旅游携带的薄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所述薄垫存在的缺陷问题,提供一种静旋磁便携式薄垫,旨在使其不仅含有静磁疗功能,还含有旋磁功能,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颈椎不舒服,且携带方便。
本实用新型,为层状复合结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天丝面料层、环保棉层、负离子棉层、磁石布料层和涤纶面料层,在负离子棉层与磁石布料层之间设有软立体磁场层和旋磁装置,软立体磁场层和旋磁装置固定在磁石布料层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立体磁场层分布在薄垫的整体位置处;所述旋磁装置,单人床设置1个,双人床设置2个,分布在人体仰睡姿脖颈位置处,距离薄垫头部边缘向下36cm位置处,每个旋磁装置主要由壳体和置于壳体中的电机和与电机旋转轴传动连接的磁钢构成,每个电机通过导电线分别与开关连接,开关与电源插座连接,电源插座与电源适配器连接,旋磁供电是5V的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旋磁装置的旋磁表面的磁力强度为≥5200高斯,旋磁装置与发明专利200710001277.6所公开的内容相同;所述软立体磁场装置,表面的磁力强度为≥1950高斯,软立体磁场装置的结构和分布与实用新型专利200920222247.2 所公开的内容相同。
本实用新型,其中,上面料层采用天丝面料,舒适、亲肤、透气;下面料层涤纶面料,极佳的透气性、吸湿性;负离子棉具有释放远红外、负离子功能;环保棉具有良好的回弹性、透气性、抑菌功能;软立体磁场与旋磁装置具有磁疗功能。
本实用新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6年修版的通告(2016年第22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磁场可以调节体内生物磁场、产生感应微电流、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某些酶的活性和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从而达到如止痛、消肿等辅助治疗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外表美观,亲肤性、舒服性极佳,方便易携带、超强的磁疗功能等特点,其所使用现代高科技功能材料,舒适、透气、抑菌,其优良性能可以保证人体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层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单人薄垫的旋磁装置及软立体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3为双人薄垫的旋磁装置及软立体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中,1、天丝面料;2、环保棉层;3、负离子棉层;4、软立体磁场层;5、旋磁装置;6、磁石布料;7、涤纶面料;8、导电线;9、开关;10、电源插座;11、电源适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佰生活科技(珠海)有限公司,未经康佰生活科技(珠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9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结构
- 下一篇:智能穿戴设备及信息采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