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81177.7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51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婷;李明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婷婷 |
主分类号: | A61B9/00 | 分类号: | A61B9/00;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史云聪 |
地址: | 262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检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壳体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壳体内腔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下方安装有蓄电池,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组,所述壳体内腔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振动电机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振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固定焊接有锤头,且所述活动块与锤头滑动连接在套筒内,本实用新型,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在给病人诊断时,需要对病人进行多种诊断,才能够确定病人的病情,因为神经内科的特殊性,主要是涉及到病人的神经状态,一般不同意通过常规的检查得到病人情况,需要借助一些设备或装置进行检查,除了一些常规的大型医疗设备之外,采用一些小型的检查装置,也有助于判断病人的情况,其中,借助于锤头对病人的神经敏感处进行敲打,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敲打有助于判断病人患处的神经状况,目前常见的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大都是医生使用榔头进行人工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只能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判断,判断病人神经情况不准确,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不利于人们的使用。神经检测是临床上掌握神经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神经内科医生在给病人进行检查时,需要用叩诊锤、触觉针、手电筒、测量尺等工具,对于体表神经损伤面积的检查大多用触觉针刺激皮肤,以测量皮肤的触觉反射,后用测量尺进行测量,用叩诊锤敲击肢体,测量皮肤的痛觉的感知能力,用由于这些工具医生需逐一拿起放下,操作起来非常麻烦、费时费力、给医生增加了工作量,现有的检测装置触觉针放置在外面,容易扎到人,通过触觉针刺激皮肤来测试患者对疼痛的感觉时,用力过程力度不好把握,对患者的测量不准确,容易引起患者过于疼痛,而且完全靠医生的观察,没有特定的标准。
专利CN204016355U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腔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有振动电机、处理器、压力传感器和蓄电池,振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连接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底部贯穿连接块并延伸至连接块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锤头。该专利通过设置壳体、振动电机、处理器、压力传感器、蓄电池、连接块、活动块、第一弹簧、连接板、活动杆、圆弧块、第二弹簧和显示器的配合使用,使精确测痛神经内科检查装置检查准确,神经内科检查装置不需要医生使用榔头进行人工检查,不会由于医师经验判断而影响病人的治疗,有利于人们的使用。
现有技术和上述的不足,1、借助于锤头对病人的神经敏感处进行敲打,通过敲打有助于判断病人患处的神经状况,目前常见的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大都是医生使用榔头进行人工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只能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判断,判断病人神经情况不准确,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不利于人们的使用借助于锤头对病人的神经敏感处进行敲打,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敲打有助于判断病人患处的神经状况,目前常见的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大都是医生使用榔头进行人工检查,这种检查方式,只能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判断,判断病人神经情况不准确,从而影响病人的治疗,不利于医护人员的使用;2、由于该装置是通过两个连接带圈绑在使用者病患部位上且使得所述圆弧块和所述锤头均抵靠至病患部位的方式来检查的,在患者坐立时将连接带固定在膝盖上,必会使得所述圆弧块和所述锤头均紧贴在所述病患部位,一旦锤头向内收缩脱离病患部位,弹性支承的圆弧块无法保持连接带与膝盖之间的相对固定关系。由此该专利所提供的检查装置其实并不能达到神经内科检查的目的,通过其得到的神经内科检查结果也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检查装置,具备精确测痛神经内科检查装置检查准确的优点,及神经内科检查装置检查不准确的问题,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婷婷,未经刘婷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81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更换和清洁的背光源
- 下一篇:一种多效鲜竹沥提取物溶液蒸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