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的碳氢化合物去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78831.9 | 申请日: | 2020-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04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杜亚举;李保生;张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福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G01N21/64;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练兰英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氧化硫 浓度 检测 装置 碳氢化合物 去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的碳氢化合物去除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包括内管和设置在所述内管外且与所述内管密闭连接的外管,所述外管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外管通过所述外螺纹部螺纹连接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内管连通,两端的所述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外管上分别连接有用于对所述外管抽真空的抽真空管和若干根用于排出所述外管中碳氢化合物的吸附气管,所述吸附气管连接有吸附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管与过滤管进行密闭连接,且连接管与内管连通,当需要对内管进行清理时,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处将连接管取下即可进行内管清理,结构简单,拆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氧化硫浓度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的碳氢化合物去除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检测原理为,当紫外光照射SO2分子时,便激发出荧光,紫外光被一个参比检测器检测,而产生于SO2的荧光被光电倍增管(PMT)检测,这两个检测值通过一个典型的双通道技术获得,它可以使光强度变化、光路污染及PMT漂移的影响降到最小。在进行样气测量之前,需要采用碳氢化合物去除装置除去对检测有干扰的碳氢化合物。该装置为同心设置的两个圆管组成,内管采用聚合物材料(聚硅酮)制成,具有渗透作用。样气检测时,先经过过滤,然后将含有碳氢化合物的样气通入内管中,在活性炭吸附作用下,碳氢化合物可从内管渗透到外管中,达到碳氢化合物去除的目的。
该装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无法将样气中的尘土等物质完全过滤,这些物质会在内管上覆集,但是现有的装置内、外管为封闭状态,无法对内管进行清洗,从而影响碳氢化合物渗透效果。且现有装置活性炭吸附效果差,碳氢化合物去除效率低。该装置需用到较多管路,各管路自由放置,易缠绕打结,不便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的碳氢化合物去除装置,便于对内管进行清理,避免灰尘等堆积对碳氢化合物去除造成影响,且管路固定有序不易打结便于检修,以及对碳氢化合物吸附效率高,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二氧化硫浓度检测装置的碳氢化合物去除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包括内管和设置在所述内管外且与所述内管密闭连接的外管,所述外管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部,所述外管通过所述外螺纹部螺纹连接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内管连通,两端的所述连接管上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外管上分别连接有用于对所述外管抽真空的抽真空管和若干根用于排出所述外管中碳氢化合物的吸附气管,所述抽真空管连接有气泵,所述吸附气管连接有吸附装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固定在安装上的安装槽、固定在安装槽内的活性炭吸附盒和固定在安装槽一侧用于固定吸附气管的卡槽,若干根所述吸附气管与活性炭吸附盒密闭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内管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通入气体均匀分散且减缓气流速度的均风网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连通有检测室,所述检测室一侧连接有游离端与气泵连接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限制阀。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若干固定套,所述抽真空管和排气管均通过固定套固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连接管与过滤管进行密闭连接,且连接管与内管连通,当需要对内管进行清理时,直接通过螺纹连接处将连接管取下即可进行内管清理,结构简单,拆卸方便。
2.通过设置若干根吸附气管,便于气体及时从外管进入活性炭吸附盒内,增加碳氢化合物吸附效率,保证内管与外管中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差,达到更好去除碳氢化合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福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福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8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WIFI路由功能的人机交互盒
- 下一篇:一种会议用信息展示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