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穴位埋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5607.4 | 申请日: | 202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57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蔡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群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穴位 埋线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穴位埋线器,所述埋线器包括本体、支撑部、移动部、按压部、拉伸弹簧、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位于所述本体的内部的移动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压部连接;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内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部;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移动部的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所述埋线针安装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埋线针上均设置有埋线孔,所述羊肠线穿设于所述埋线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穴位埋线器,结构设计合理,使用非常方便,不仅保证了埋线治疗过程的安全性,而且治疗过程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穴位埋线器。
背景技术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手法的基础上,在留针、埋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穴位刺激模式,长效机制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埋线针具和埋藏物的改进使之成功实现了飞跃。生物材料学发展与微创医学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机遇。针灸模式的转变是针灸发展和振兴的关键,穴位埋线的提出是针灸临床医学的一次模式创新,埋线在针灸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最终成为针灸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科学的发展,以一种动物蛋白载体,比如羊肠线,代替银针埋在穴位中通过羊肠线对穴位产生持续有效的刺激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载体在一段时间内会自然溶解,被人体吸收,穴位埋线疗法也因之得名。
目前的埋线器大多是使用空心针进行埋线,空心针拔出以后,羊肠线就留在穴位上。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空心针可以重复使用,对不同的治疗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二,空心针的埋线深度需要操作者的人为控制,埋线深度不易控制,治疗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穴位埋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埋线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穴位埋线器,所述埋线器包括本体、支撑部、移动部、按压部、拉伸弹簧、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安装部、埋线针和羊肠线;
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位于所述本体的内部,并与位于所述本体的内部的移动部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本体的顶部与所述按压部连接;
所述拉伸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且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本体的内侧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移动部;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内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上方,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并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移动;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移动部的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
埋线针和羊肠线,所述埋线针安装于所述安装部,并随着所述移动部的移动伸出至所述本体的外部或收缩至所述本体的内部;所述埋线针上均设置有埋线孔,所述羊肠线穿设于所述埋线孔。
可选地,所述埋线针的长度为2cm-3cm。
可选地,所述本体的形状为筒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圆环状。
可选地,所述移动部的形状为圆柱状。
可选地,所述埋线针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埋线针与所述安装部为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穴位埋线器还包括保护帽,所述保护帽安装于所述本体的靠近所述埋线针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保护帽与所述本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群,未经蔡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56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生产用的具有翻转机构的晾晒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硅片去胶专用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