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工厂化栽培鹿茸菇用收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72617.2 | 申请日: | 202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469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仟;刘霞;冯永彩;韩家轩;盖延霞;张志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发菌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70 | 分类号: | A01G18/7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57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厂 栽培 鹿茸 收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收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工厂化栽培鹿茸菇用收获装置,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和收获机构;传送机构包括前滚轴、后滚轴、传送带和第一电机,前滚轴和后滚轴转动连接在机架的前后两端,前滚轴和后滚轴通过传送带连接,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机架上,第一电机与前滚轴传动连接;收获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切割带和两组支架,两组支架对称的连接在机架后端的两侧,每组支架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传动滚轴,两组支架上的传动滚轴通过切割带连接,切割带的前侧设有锯齿边,第二电机固定在支架上,第二电机与传动滚轴传动连接。通过旋转的传送带和切割带的配合,使整个收获过程实现机械化,从而大大提高了鹿茸菇收获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收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厂化栽培鹿茸菇用收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化栽培鹿茸菇是将菌种和培养料注入菌瓶内,然后将多个菌瓶放置在周转箱内进行培养,鹿茸菇生长到大约十厘米的时候进行人工收获;
人工收获是由多名工人手持刀片或锯片,将生长在菌瓶上的鹿茸菇沿着菌瓶瓶口横向切下,然后将鹿茸菇放到传送带上,输送到下一工序进行分类打包,然而采用人工收获的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难以跟上工厂化流水线的生产进度,因此发明人想设计一种机械化的收获机构,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工厂化栽培鹿茸菇用收获装置,其结构合理,能够实现机械化的收获鹿茸菇,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厂化栽培鹿茸菇用收获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传送机构和收获机构;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前滚轴、后滚轴、传送带和第一电机,所述前滚轴和后滚轴分别转动连接在机架的前后两端,所述前滚轴和后滚轴通过所述传送带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机架上,并且第一电机的转轴与前滚轴传动连接;
所述收获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切割带和两组支架,所述两组支架对称的连接在机架后端的两侧,每组支架的上下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传动滚轴,所述两组支架上的传动滚轴通过所述切割带转动连接,所述切割带环绕在传送带的外侧,所述切割带的前侧设有锯齿边,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其中一组支架上,并且第二电机的转轴与其靠近的一根传动滚轴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与支架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组支架上位于切割带的后方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靠近切割带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以及前滚轴上靠近第一电机的端部均安装有皮带轮,并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上以及靠近第二电机的传动滚轴的端部均安装有皮带轮,并通过皮带进行传动连接。
优选的,位于所述切割带输出端一侧的机架上,还固定连接有向下倾斜的下料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传送机构中的传送带,将菌瓶向收获机构方向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由收获机构中旋转的切割带沿着菌瓶瓶口将菌瓶上生长的鹿茸菇切下,然后切下的鹿茸菇留存在切割带的带面上,并随切割带转动输送到下一工序进行分类打包,切割完鹿茸菇的菌瓶随传送带送入下一工序进行清理,通过旋转的传送带和切割带的配合,使整个收获过程实现机械化,从而大大提高了鹿茸菇收获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收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发菌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农发菌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726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真姬菇自动化采菇设备
- 下一篇:一种真姬菇菇房的通风加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