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连续进料的微波裂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63939.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592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骅;潘兴家;李旭辉;耿春雷;王居飞;张富嘉;丁元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进料 微波 裂解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连续进料的微波裂解系统,其由进料系统(1)、微波反应系统(2)和出料系统(3)组成;进料系统(1)主要由进料舱(1‑1)、进料转子(1‑2)、进料通道(1‑3)、进料电机(1‑4)、电动进料阀门(1‑5)、送料绞龙(1‑6)、送料管道(1‑7)、送料电机(1‑8)构成;微波反应系统(2)主要由主轴电机(2‑1)、搅拌绞龙(2‑2)、下侧磁控管组(2‑3)、反应腔体(2‑4),机架(2‑5)、前侧磁控管组(2‑6)、上侧磁控管组(2‑7)组成;出料系统(3)主要由出料通道(3‑1)、出料绞龙(3‑2)、出料电机(3‑3)、电动出料阀门(3‑4)、冷却塔(3‑5)、冷却塔排气管(3‑7)、冷却塔进气管(3‑8)、储渣罐(3‑9)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满足各种农业废弃物连续微波热解产氢需求,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源,对秸秆、木料等农业废弃物及餐厨垃圾在缺氧环境下进行高温裂解的设备,属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一次能源的逐渐消耗,寻找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我国每年均会产生大量农业废弃物。目前处理此类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法为直接燃烧,但此种方式不仅能量利用效率低,且会造成大气污染。微波加热在近些年逐渐被应用到处理农业废弃物上,微波加热能实现对农业废弃物的选择性加热,能得到较高的升温速率。故本实用新型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源,对农业废弃物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高温裂解,用以产生拥有高利用价值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可连续进料的微波裂解系统,其可高效地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高附加值产品;本装备可以实现对农业废弃物实现大批量的处理;在反应腔里,这些农业废弃物在无氧的环境下被微波加热至500-600℃高温,将其裂解具有高利用价值的生物气、生物油以及生物炭,解决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微波裂解农业废弃物从实验室研究阶段转向中试设备的重要一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连续进料的微波裂解系统,包括:进料系统(1)、微波加热系统(2)和出料系统(3)组成。第一部分进料系统和第二部分微波加热裂解系统通过送料管道(1-7)和反应腔体(2-4)焊接连接;第二部分微波加热裂解系统和第三部分出料系统有两个连接处,分别是反应腔体(2-4)和出料通道(3-1)通过焊接连接;连接处位于反应腔体(2-4)末端下侧;反应腔体(2-4)和冷却塔进气管(3-8)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处位于反应腔体(2-4)末端上侧。
进料系统(1)由进料舱(1-1)、进料转子(1-2)、进料通道(1-3)、进料电机(1-4)、电动进料阀门(1-5)、送料绞龙(1-6)、送料管道(1-7)、送料电机(1-8)构成,其中进料舱(1-1)、进料转子(1-2)、进料通道(1-3)、电动进料阀门(1-5)、送料管道(1-7)依次通过螺栓同轴连接,送料绞龙(1-6)、送料管道(1-7)、送料电机(1-8)同轴安装,进料电机(1-4)驱动进料转子(1-2)将放置在进料舱(1-1)的物料均匀地送至送料管道(1-7),送料电机(1-8)驱动送料绞龙(1-6)将物料匀速送入反应腔体(2-4)。
微波加热裂解系统(2)由主轴电机(2-1)、搅拌绞龙(2-2)、下侧磁控管组(2-3)、反应腔体(2-4),机架(2-5)、前侧磁控管组(2-6)、上侧磁控管组(2-7)组成,磁控管组依次用螺栓紧固在反应腔体(2-4)地上下前三面,下侧磁控管组(2-3)和上侧磁控管组(2-7) 均由12个磁控管组成,其中下侧磁控管组(2-3)和上侧磁控管组(2-7)均分成两行依次均匀排开,相邻的磁控管安装方向错开90°,防止磁控管互相干扰,前侧磁控管组(2-6)也是相同的排列方式,数量只有8个;反应腔体(2-4)依靠自身重力固定在机架(2-5)上;工作时,主轴电机(2-1)带动搅拌绞龙(2-2)搅拌物料,使物料的受热均匀,保证反应同时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3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