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晶体固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63545.5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07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姜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16 | 分类号: | A61F2/16 |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44 | 代理人: | 宫克礼 |
| 地址: | 26104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晶体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晶体固定器,包括垫晶片和与所述垫晶片一体固定设置的垫晶操作柄,所述垫晶操作柄上通过铰接连接装置安装有压晶操作柄,所述压晶操作柄上一体固定设有与所述垫晶片对应的压晶片。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晶片将人工晶体压持在所述垫晶片上,可形成对人工晶体的夹持固定。所述压晶片和所述垫晶片对人工晶体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使得固定更为可靠,减少周围组织损伤。且在人工晶体被剪断后,可利于在不损伤主切口的条件下,将人工晶体碎片取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晶体固定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防盲治盲”工作的不断推进,白内障手术患者数量剧增。由于地区医疗限制性,人工晶体材质的局限性,术后眼内人工晶体变性导致需要更换人工晶体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治疗过程中需先将人工晶体在眼内剪断并逐块取出。目前在剪断人工晶体过程中常用调位钩固定人工晶体,但因为辅助切口比较微小,调位钩不能灵活多方位有力的固定住人工晶体,导致剪断过程中人工晶体滑动,损伤周围组织。并且在一些前房结构拥挤的患者手术中,调位钩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触碰眼内其他组织,引起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人工晶体的固定更为可靠,减少周围组织损伤,并利于人工晶体碎片取出的人工晶体固定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人工晶体固定器,包括垫晶片和与所述垫晶片一体固定设置的垫晶操作柄,所述垫晶操作柄上通过铰接连接装置安装有压晶操作柄,所述压晶操作柄上一体固定设有与所述垫晶片对应的压晶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垫晶片的宽度不低于所述压晶片的宽度设置,所述垫晶片的两侧边上分别一体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压晶片的侧方的垫晶增固折边。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晶片的两侧边上分别一体固定设有压晶增固折边,所述压晶增固折边朝远离所述垫晶片的方向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垫晶操作柄呈逐渐靠近所述压晶操作柄的弯弧状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垫晶操作柄和所述压晶操作柄之间设有压晶弹性施力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晶弹性施力器包括扭转施力弹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人工晶体固定器,包括垫晶片和与所述垫晶片一体固定设置的垫晶操作柄,所述垫晶操作柄上通过铰接连接装置安装有压晶操作柄,所述压晶操作柄上一体固定设有与所述垫晶片对应的压晶片。本实用新型所述压晶片将人工晶体压持在所述垫晶片上,可形成对人工晶体的夹持固定。所述压晶片和所述垫晶片对人工晶体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使得固定更为可靠,减少周围组织损伤。且在人工晶体被剪断后,可利于在不损伤主切口的条件下,将人工晶体碎片取出。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晶片和压晶操作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垫晶片和垫晶操作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晶片和垫晶片固定人工晶体时的剖视结构原理图。
图中:1-垫晶片;11-垫晶操作柄;12-垫晶增固折边;2-压晶片;21-压晶操作柄;22-压晶增固折边;3-铰接连接装置;4-压晶弹性施力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潍坊眼科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635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阀专用运输箱
- 下一篇:膜材冲切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