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杂及加热的电镀槽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59891.6 | 申请日: | 2020-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79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康社仁;周锡堂;龚传刚;黄凯亦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江三威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D21/02 | 分类号: | C25D21/02;C25D21/18;C25D21/06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泽燊 |
| 地址: | 529525 广东省阳江市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电镀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杂及加热的电镀槽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的电镀槽、过滤器、换热器、吸附电解池和泵送装置;电镀槽设有镀槽进液管和镀槽出液口;过滤器设有过滤进液口和与镀槽进液管连通的过滤出液口;换热器位于电镀槽外,设有换热进液口、与过滤进液口连接的换热出液口;吸附电解池包括吸附部和电解部;吸附电解池的池底设有与进液口相连接的池进液口;吸附电解池的上侧设有与换热进液口连接的池出液管;泵送装置设于循环回路中用于驱动电镀液流动。本实用新型的除杂及加热的电镀槽系统,其温度均匀、调温响应时间短、除杂时无需中断生产操作,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杂及加热的电镀槽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镀槽系统中采用立于槽内进水侧的钛加热管进行加热。这种方式中,钛加热管占用了部分镀槽空间,造成槽内局部温度过高,且由于管外镀液流动缓慢而导致总传热系数小,致使调温的响应时间太长。
现有的电镀槽系统中的除杂手段主要有:应用过滤机进行连续循环过滤以除去不溶性悬浮杂质,在工作间歇采用小电流电解以除去可溶性的有害金属离子和阴离子,以及定期停线用活性炭滤芯吸附有机杂质,均涉及停线、换芯等操作,影响生产。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槽内局部温度过高、调温响应时间太长、除杂时的操作影响生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杂及加热的电镀槽系统,其温度均匀、调温响应时间短、除杂时无需中断生产操作,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除杂及加热的电镀槽系统,包括通过管路连通形成循环回路的电镀槽、过滤器、换热器、吸附电解池和泵送装置;
所述电镀槽设有镀槽进液管和镀槽出液口;
所述过滤器设有过滤进液口和与所述镀槽进液管连通的过滤出液口;
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电镀槽外,设有换热进液口、与所述过滤进液口连接并通过第一阀门控制连通或断开的换热出液口;
所述吸附电解池包括位于吸附电解池内的吸附部和电解部;所述吸附电解池的池底设有与所述进液口相连接并通过第二阀门控制连通或断开的池进液口;所述吸附电解池的上侧设有与所述换热进液口连接的池出液管,所述池出液管设有第三阀门;
所述泵送装置设于所述循环回路中用于驱动电镀液流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附部为设于所述吸附电解池池底的活性炭。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解部包括阴电极、阳电极和与所述阴电极、所述阳电极电连接的电源,所述阴电极和所述阳电极均插设在所述吸附电解池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送装置为加压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泵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吸附电解池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镀槽出液口位于所述电镀槽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补充电镀液的补液管,所述补液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吸附电解池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江三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阳江三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598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