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聚纺网格圈的撑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59638.0 | 申请日: | 202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78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闫中旭;汪仁晓;陆荣海;严朴;顾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D01H5/56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周彩钧 |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聚 网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聚纺网格圈的撑紧装置,它包括撑紧架座(1)和撑紧架(2),所述撑紧架座(1)包括底座(11),所述底座(11)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支撑柱(12),所述支撑柱(12)顶部向下开设有插孔(13),所述撑紧架(2)包括撑紧架体(21),所述撑紧架体(21)底部设置有左右两个导向柱(22),左右两个导向柱(22)分别插装于左右两个插孔(13)内,所述导向柱(22)底部向上开设有内孔(23),所述内孔(23)内设置有伸缩弹簧(3)。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聚纺网格圈的撑紧装置,它能够减少网格圈内侧的短纤维缠绕在张力杆圆柱体的机率,延长网格圈的使用寿命、延长纱线厂的擦车时间,装配简单方便、牢靠,使张紧装置组装以后更加紧凑不容易脱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聚纺网格圈的撑紧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集聚纺技术是指植物或者人造化学纤维须条在经过环锭纺纱机的前后牵伸区后进入加捻区之前,通过负压气流吸附或机械压力挤压等作用,使通过此区域的比较蓬松的纤维须条向纱干中心位置集聚,减小甚至消除人们经常谈论的环锭纺纱机的加捻三角区,从而使纤维进一步平行、毛羽减少、纱条集聚的新型环锭纺纱技术。通常简略地说,集聚纺技术就是一种通过气流或机械等作用力使环锭细纱机牵伸后输出的纤维须条致密化的纺纱技术。
实际生产中集聚纺技术是通过集聚纺装置实现的,集聚纺装置中的主要零部件有异形管、网格圈及撑紧装置。
经检索有关网格圈撑紧装置、张紧装置、张力机构、张紧器已经公布的专利如下:
1、公开号CN2861203Y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集聚纺网格圈张紧装置(华方公司);
2、公开号CN201031280Y实用新型名称:纱线气动聚集装置的网格圈张力机构(同和工商);
3、公开号CN206927988U实用新型名称:一种集聚网格圈顺向张紧器(万宝公司)。
以上专利有以下特点:
1、公开号CN206927988U对应的是扭簧式张紧器而不是伸缩弹簧式张紧器;
2、张力杆两端设置有限位挡边,但是没有明确详细的实现结构,没有明确是否是组合结构,也没有明确张力杆与网格圈接触面是什么材质;
3、起到限位作用的扣爪、挡块结构均是产生在张力杆座零件,而不是产生在张力杆;
4、弹簧均是由支撑柱支撑、限位;
5、支撑座的安装弹簧的孔没有明确是圆柱形孔或者是什么形状的孔;
6、以上专利均没有提及如何把张力杆和张力杆座进行装配在一起,以及装配以后是如何防止脱落的;
7、张力杆的滚动式结构实际使用效果未必好。
以上已经公开的张紧装置,实际应用时出现了以下问题:
1、滚动式的张力杆容易使网格圈内侧的短纤维缠绕在张力杆圆柱体;
2、张力座上的支撑柱对弹簧起限位作用,但装配时需要对准,造成组装费时费工;
3、张力杆座的底部为梯形,并不是最佳结构,张力杆座大多采用塑料材质,异形管采用金属材质,并且相应的实物均是模具制作,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张力杆座与异形管之间装配时变得紧凑造成难装配、或者有间隙出现松动;
4、张紧装置组合以后再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散开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集聚纺网格圈的撑紧装置,它能够减少网格圈内侧的短纤维缠绕在张力杆圆柱体的机率,延长网格圈的使用寿命、延长纱线厂的擦车时间,装配简单方便、牢靠,使张紧装置组装以后更加紧凑不容易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596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身接套装置
- 下一篇:小口压吹玻璃模具冲头仿形冷却管加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