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水路缘石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53361.0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09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惠鸣;王浩;王晓淼;汤怡飞;张志武;张亚斌;陈平;樊鹏飞;白梦瑶;赵耘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3F5/046 | 分类号: | E03F5/046;E03F5/10;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鹏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 路缘石 道路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水路缘石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涉及路缘石领域。该透水路缘石包括一体设置的路缘石本体和重力结构支墩,重力结构支墩的顶面上设置有初期雨水沉淀池,路缘石本体设置有预留吊装孔和至少一个预留透水孔,至少一个预留透水孔均贯穿路缘石本体的相对两侧面,并朝向初期雨水沉淀池,预留透水孔能够将雨水引流至初期雨水沉淀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收集利用部分路面雨水,降低路面径流系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水路缘石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提出,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人工湿地等集“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于一体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应运而生。下沉式绿化带是应用于城市市政道路的常用的海绵城市设计形式。对于道路断面较宽、地面径流系数较大的市政道路,设置下沉式绿化带收集利用部分雨水是减小地面径流的有效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地面径流,减小雨水管线管径,降低管线工程投资。路面雨水沿道路横坡排至路边,经过透水路缘石进入绿化带,雨水经过渗透、净化供植物吸收利用,多余雨水通过溢流井收集储存,旱季利用。透水路缘石是雨水利用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根据以往工程实践经验,雨水透过缘石进入下沉式绿化带中容易对绿化带中的植物及土质产生冲刷,严重影响植物生长,亦会对道路的结构安全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路缘石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能够收集利用部分路面雨水,降低路面径流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透水路缘石,包括一体设置的路缘石本体和重力结构支墩,所述重力结构支墩的顶面上设置有初期雨水沉淀池,所述路缘石本体设置有预留吊装孔和至少一个预留透水孔,所述至少一个预留透水孔均贯穿所述路缘石本体的相对两侧面,并朝向所述初期雨水沉淀池,所述预留透水孔能够将雨水引流至所述初期雨水沉淀池。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缘石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以及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用于朝向路面,所述第二侧面形成所述初期雨水沉淀池的一个侧壁,所述预留吊装孔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述预留透水孔贯穿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缘石本体还具有路缘石顶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具有所述路缘石顶面连接,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与所述路缘石顶面弧形过渡。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路缘石本体具有路缘石底面,所述重力结构支墩具有支墩底面,所述路缘石底面和所述支墩底面成阶梯设置,且所述支墩底面相对所述路缘石底面凸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初期雨水沉淀池具有沉淀池第一侧壁、沉淀池底面和沉淀池第二侧壁,所述沉淀池第一侧壁与所述沉淀池第二侧壁相对,并均与所述沉淀池底面连接,所述沉淀池第二侧壁延伸至所述路缘石本体,所述预留透水孔贯穿所述沉淀池第二侧壁,所述沉淀池第一侧壁、所述沉淀池底面和所述沉淀池第二侧壁围成所述初期雨水沉淀池的雨水沉淀空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第一侧壁相对所述沉淀池底面倾斜,且倾斜方向远离所述沉淀池第二侧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第一侧壁的高度小于所述沉淀池第二侧壁的高度,且所述预留透水孔的最低点至少与所述沉淀池第一侧壁的最高点平齐。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留透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预留透水孔相互平行地间隔布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留吊装孔的最低点低于所述初期雨水沉淀池的底壁,最高点高于所述初期雨水沉淀池的底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53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规格分类的矿石破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顶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