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51638.6 | 申请日: | 202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3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28;F28F9/013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热器 钣金件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包括换热器上端板、换热管、换热器第一端板、换热器肋片、换热器下端板、换热管上端口、换热管下端口和换热器第二端板,换热管包括换热管口和管口连接管,在两个需要连接的换热管口中间设置有连接提示槽,防止员工在穿系统铜管时出错,有效减少了圆看图失误和图纸依懒性,方便后期检测安装的准确性,换热器肋片为波纹肋片,增加空气侧面的换热面积及换热系数,以提高肋片管束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波纹肋片表面更加不容易积灰,增加使用寿命,整个装置简单易懂,更加容易安装,提高了员工的安装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组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在中央空调系统所用换热器中,冷凝管是冷凝器重要的换热原件,其性能的优劣极大地影响了整机系统效能的优劣。冷凝器用冷凝管一般采用水平布置。工作时,高温高压冷媒蒸汽在冷凝管外壁上受冷产生膜状凝结,冷凝液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在冷凝管下部后滴落。常规冷凝管一般采用挤压加工工艺来获得外壁为具有锯齿状的连续二维外翅结构。这种有利于刺破并减薄冷凝液液膜从而降低换热管冷凝侧的传热热阻并加快排液(相对于光管而言)的换热管,具有很高的冷凝效率。
在空调设备中,常有非标件,孔数多,排数多,系统排布过于复杂的换热器。员工在穿系统铜管时会导致系统穿错,导致返工或者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钣金件连接结构包括换热器上端板、换热管、换热器第一端板、换热器肋片、换热器下端板、换热管上端口、换热管下端口和换热器第二端板,所述换热管上接有换热器肋片,所述换热器肋片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器第一端板,所述换热器肋片的另一端设置有换热器第二端板,所述换热器第一端板的一端设置有换热器上端板,所述换热器第一端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换热器下端板,所述换热器第一端板上设置有若干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第二端板的上端设置有换热管上端口,所述换热器第二端板的下端设置有换热管下端口。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包括换热管口和管口连接管,所述换热管口设置在换热器第一端板上,所述管口连接管的形状为U型管,所述管口连接管连接两个换热管口,所述每两个需要连接的换热管口中间设置有连接提示槽,所述连接提示槽设置有不同形状。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肋片的材料为纯铝箔,所述换热器肋片为波纹肋片,所述换热器肋片厚度为0.12-0.2mm,每两个所述换热器肋片之间的距离为 1.5-2.5mm。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口的材料为紫铜管,所述每两个换热管口的管间距为 25毫米。
优选的,所述管口连接管的材料为紫铜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两个需要连接的换热管口中间设置有连接提示槽,防止员工在穿系统铜管时出错,有效减少了圆看图失误和图纸依懒性,方便后期检测安装的准确性。
(2)换热器肋片为波纹肋片,增加空气侧面的换热面积及换热系数,以提高肋片管束式换热器的传热性能,波纹肋片表面更加不容易积灰,增加使用寿命。
(3)整个装置简单易懂,更加容易安装,提高了员工的安装效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器第一端板正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盛换热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516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