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伸缩的穿戴式肌电臂环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48206.X | 申请日: | 2020-10-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33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厉向东;吴玥;耿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389 | 分类号: | A61B5/389;A61B5/256;A61B5/29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曹兆霞 |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穿戴 式肌电臂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伸缩的穿戴式肌电臂环,包括若干个采集模块,每个采集模块包括内部设置电子元件的外壳,所述穿戴式肌电臂环还包括环形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包括内外两层结构,弹性带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区,每个安装区用于固定安装一个采集模块,所述弹性带在相邻两个安装区之间具有向外突出形成的Ω型形变区。本申请穿戴式肌电臂环通过内外两层结构的弹性带设计,在保护电源线、信号线的同时还能起到美观的作用;可在不同水平围长的小臂上保持合理且一致的张力;弹性带中空部分利于空气流通,增加臂环透气性,降低穿戴不适感,使装置能够舒适稳定地穿戴在大多数人身上,也有助于数据采集。同时,本申请肌电臂环重量较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伸缩的穿戴式肌电臂环。
背景技术
表面肌电信号(sEMG)是电信号经过组织液的传导在人体表皮产生的综合生物电现象。肌电臂环采集表面肌电信号判断用户肩部和手部肌肉运动状态,结合眼动、语音和表情等多个通道数据,能推测出用户交互意图,进行自然、并行、协作式的人机对话,提高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相比传统插入式电极获取深层肌电信号的方式相比,采集表面肌电信号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优势。
传统的肌电臂环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加拿大Thalmic Labs公司于2013年初推出了Myo肌电臂环,能够采集表面肌肉电信号捕捉用户的手势动作。Myo等市场上现有肌电臂环在臂环结构设计、用户佩戴方式、肌电信号采集可靠性和有效性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需要包含传感器阵列以及周围支持电路,带来较大的重量;用户在采集时常常被连接电极的电线限制活动范围,采集过程繁琐;特别是,传统肌电臂环在不同用户的手臂表面的张力不一致,前臂围较小的用户佩戴过于松散,导致肌电信号采集不连续,前臂围较大的用户佩戴过紧造成不适,过于勒紧,用户体验差。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使用弹性连接各个采集模块的,比如,公开号为CN104586391A的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肌电臂环,包括若干个采集模块;采集模块上包括正负成对设置的肌电采集电极以及设置在肌电采集电极之间的人体热量传导片,采集模块之间通过内含数据传输线的弹性绷带连接。该技术方案中使用内含数据传输线的弹性绷带连接相邻采集模块,对弹性绷带的要求较高,且弹性绷带一旦出现损坏,涉及其中数据传输线的损坏,不容易更换。
公开号为CN10331573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佩戴式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臂环,臂环模块6为多个臂环模块塑料壳7通过弹性材料两两相连而成的圆环,能够佩戴在手臂上,适应不同前臂粗细的使用者。用弹性材料,如橡皮筋等,连接臂环模块6两端的臂环模块塑料壳7即可形成佩戴式多通道表面肌电信号采集臂环。该技术方案中相邻臂环模块塑料壳7之间除了使用弹性材料两两相连外,还需要相邻臂环模块塑料壳7之间进行铰接,一方面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连接相邻臂环模块塑料壳7的电源线、信号线等直接裸露,影响整体的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伸缩的穿戴式肌电臂环。
一种可伸缩的穿戴式肌电臂环,包括若干个采集模块,每个采集模块包括内部设置电子元件的外壳,所述穿戴式肌电臂环还包括环形的弹性带,所述弹性带包括内外两层结构,弹性带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区,每个安装区用于固定安装一个采集模块,所述弹性带在相邻两个安装区之间具有向外突出形成的Ω型形变区。其中,Ω型形变区由弹性带在此处向外突出形成。
优选的,每个采集模块的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两半,两半外壳的扣合面上、在沿弹性带周向的两侧设有供弹性带穿过的安装口。
更优选的,两半外壳在沿弹性带轴向的两侧设有相互配合的扣点和扣槽。进一步优选的,每个外壳中,其中一半外壳具有伸入另一半外壳内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所述扣点,另一半外壳的内侧壁具有所述扣槽。
更优选的,每个外壳中位于所述穿戴式肌电臂环内侧的一半上设有两个供肌电采集电极伸出的第一开口,两个第一开口之间设有供参比电极伸出的第二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482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