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损伤的引流管固定夹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43604.2 | 申请日: | 202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90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李红伟;孟祥斌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损伤 引流 固定 | ||
一种防损伤的引流管固定夹,其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通过扭力弹簧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前端设置阻断管路的夹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上设置可容纳引流管通过的连接结构,所述扭力弹簧结构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延伸结构,所述延伸结构的下侧设置不损伤皮肤的垫板结构;通过设置在第一夹体上的连接结构接入引流管,后将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向中间挤压,通过扭力弹簧的作用使夹闭结构张开,后将引流管放入夹闭结构内,再松开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使夹闭结构闭合从而实现引流管的阻断;通过设置不损伤皮肤的垫板结构,可以避免皮肤与夹体直接接触造成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防损伤的引流管固定夹。
背景技术
临床上常用的心包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等管路的闭合夹棱角突出非常容易硌红、硌破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现阶段医护人员采取的保护方式通常是在夹子的下侧加垫用于保护皮肤的美皮康等敷料,但此种方式容易导致成本过高,且敷料在患者改变体位时容易发生移位,从而不能有效保护患者的皮肤。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引流管固定夹容易损伤皮肤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损伤的引流管固定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固定夹容易损伤皮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损伤的引流管固定夹。
一种防损伤的引流管固定夹,其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通过扭力弹簧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的前端设置阻断管路的夹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上设置可容纳引流管通过的连接结构,所述扭力弹簧结构靠近皮肤的一侧设置延伸结构,所述延伸结构的下侧设置不损伤皮肤的垫板结构;通过设置在第一夹体上的连接结构接入引流管,后将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向中间挤压,通过扭力弹簧的作用使夹闭结构张开,后将引流管放入夹闭结构内,再松开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使夹闭结构闭合从而实现引流管的阻断;通过设置不损伤皮肤的垫板结构,可以避免皮肤与夹体直接接触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为一侧开口且可调节直径大小的连接环,此种设置可以适用于固定不同规格的管路。
进一步,所述连接环由医用弹性材料制成,使用时可以掰开或者闭合连接环以实现引流管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夹体上且远离夹闭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于第一夹体上且靠近夹闭结构的一侧,使用时将引流管依次穿过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后放入夹闭结构进行夹闭,此种设置可以使引流管和夹体的连接更牢固,防止引流管脱离夹体。
或者,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体上表面的放置结构,所述放置结构上设置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上依次间隔设置通孔,所述放置结构上依次间隔设置与所述通孔配合使用的凸起结构;使用时将引流管放在放置结构上,后将通孔与适合的凸起结构连接,从而将引流管固定在第一夹体上。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与第一夹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夹闭结构包括设置在固定夹前端的凹槽结构,与凹槽结构相互吻合的凸槽结构,以及可容纳引流管的容纳槽,所述凹槽结构设置在第一夹体上,所述凸槽结构设置在第二夹体上,所述容纳槽的第一端与凹槽结构和凸槽结构相通;第二端与扭力弹簧结构外侧相通;使用时先将引流管放入容纳槽中,后通过凹槽结构和凸槽结构的咬合作用实现引流管的夹闭阻断。
进一步,所述凸槽结构设置为锯齿形,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对引流管的有效夹闭。
进一步,所述凹槽结构及凸槽结构上设置防滑结构,此种设置可以增大摩擦力,夹闭效果更佳。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体的后端且靠近第二夹体的一侧设置右手持结构,所述第二夹体的后端靠近第一夹体的一侧设置与右手持结构对应的左手持结构,此种设置便于将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向中间挤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未经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436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