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欧洲标准液冷直流充电枪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28233.0 | 申请日: | 202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22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臧昊哲;杨国星;臧重庆;张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欧洲 标准 直流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欧洲标准液冷直流充电枪,基于IEC 62196‑3充电系统,欧洲标准的直流充电枪的壳体内设有信号线插孔、PE地线插孔、直流正极和直流负极液冷导电插孔,它们的形位尺寸均符合IEC 62196‑3标准,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电缆与PE地线、六根信号线集成为一根电缆,即集成液冷电缆,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导电插孔尾部连接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母线,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母线的另外一端连接液冷双通道电极,集成液冷电缆通过直流充电枪的内腔,穿过直流充电枪的尾部空腔和密封环,用集成电缆锁紧环锁紧集成液冷电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辆充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欧洲标准液冷直流充电枪。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因无尾气排放,不污染环境,在世界各地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制约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电池续航里程短;二是充电用时长。
欧洲标准直流充电枪内的直流正极、直流负极的直流充电插座导电端子是母头,即导电插孔式的。其内的非液冷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导电插孔,连接的是一根干式集成电缆。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导线是60平方毫米的软体导线,一端连接欧洲标准直流充电枪内的非液冷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导电插孔,它另外一端连接的是普通铜鼻子,普通铜鼻子连接充电桩电源。欧洲标准的直流充电枪(干式),它能够承载的最大电流是直流200安培。用它来给家用电动汽车充电,充满家用电动汽车的电池,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无论是车主还是车企,急切盼望改变这种充电慢的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解决快速充电问题,思路方法都是一样的。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进步,尽可能的加大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把充电桩输出的充电电流由直流200安培加大到直流300至600安培之间。
若把欧洲标准的直流充电枪做成液冷的直流充电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流充电枪内的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导电插孔,使其形位尺寸符合IEC 62196-3标准,还能通过冷却液散热冷却,使其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导电插孔安全承载直流300至600安培之间的充电电流而不会过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欧洲标准液冷直流充电枪。
一种欧洲标准液冷直流充电枪,基于IEC 62196-3充电系统,用欧洲标准的直流充电枪的壳体和直流充电枪内的信号线导电端子,只把欧洲标准的直流充电枪内的直流正极、直流负极导电插孔,由原来的干式结构,改为液冷结构的液冷导电插孔,形位尺寸均符合IEC 62196-3标准,设有的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电缆与PE地线、六根信号线集成为一根电缆,即集成液冷电缆,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导电插孔尾部连接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母线,直流正极、直流负极液冷母线的另外一端连接液冷双通道电极,集成液冷电缆通过直流充电枪的内腔,穿过直流充电枪的尾部空腔和密封环,用集成线缆锁紧环锁紧集成液冷电缆。
进一步地,液冷母线由三部分构成:绝缘外套管、软体导线、聚四氟乙烯管;绝缘外套管内设置有一根软体导线,一根聚四氟乙烯管;软体导线分层编织在聚四氟乙烯管的外壁,聚四氟乙烯管贯穿软体导线的中心,聚四氟乙烯管的内孔是冷却液内通道,绝缘外套管与软体导线之间设置有环状间隙,环状间隙为液冷母线的冷却液外通道。
进一步地,液冷导电插孔尾部连接液冷母线;液冷母线的另外一端连接液冷双通道电极,具体连接如下:液冷母线内的软体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液冷导电插孔的导线连接端和液冷双通道电极的导线连接腔;连接方式均为半圆槽形压接,液冷母线的冷却液内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液冷导电插孔内管和电极冷却液内管,连接方式均为过盈套接,液冷母线的绝缘外套管的两端分别套接于:液冷导电插孔和液冷双通道电极设有的马牙齿形密封槽上,紧固方式均为卡箍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正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8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