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收纳的RFID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22662.7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73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峥;曹成;刘鑫;许传标;张云云;罗卫红;禤汉恩;敖秋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德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神州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收纳 rfid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RFID装置,该RFID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和RFID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收纳位,所述RFID组件活动设置在装置主体上,且所述RFID组件可在装置主体上活动至收纳于收纳位中。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RFID组件可在装置主体上活动至收纳于收纳位中的设置,使得该RFID装置在运输、安装或者不使用的时候,通过将RFID组件收纳于收纳位中以减小该RFID装置的空间占用体积,可使得在进行运输、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且该RFID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RFID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便于收纳的RFID装置。
背景技术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等特点。RFID的应用非常广泛,典型应用有动物晶片、汽车晶片防盗器、门禁管制、停车场管制、生产线自动化、物料管理。但是现有的RFID装置其空间占用体积相对较大,在进行运输、安装的时候不够方便。
如专利申请号为“201420054017.0”的对比文件1提供了一种设置有RFID装置的包装箱生产线,包括若干条输送线、RFID装置、控制系统,在输送线的产品进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包装箱原材料上产品信息识别卡的RFID装置,RFID装置与控制系统通过线路相连接,RFID装置识别不同型号的包装箱,并将识别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生产线上设置的其它工作装置统一调整工作参数。该对比文件1中所展示的RFID装置,仍没有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其空间占用体积相对较大,在进行运输、安装的时候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RFID装置,该RFID装置空间占用体积相对更小,在进行运输、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RFID装置,该RFID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RFID装置,该RFID装置包括有装置主体和RFID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内设置有收纳位,所述RFID组件活动设置在装置主体上,且所述RFID组件可在装置主体上活动至收纳于收纳位中。通过RFID组件可在装置主体上活动至收纳于收纳位中的设置,使得该RFID装置在运输、安装或者不使用的时候,通过将RFID组件收纳于收纳位中以减小该RFID装置的空间占用体积,可使得在进行运输、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且该RFID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加工。其中RFID组件是具有RFID功能的结构,其实现原理为现有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RFID组件滑动式活动设置在装置主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收纳位为设置在装置主体上的容纳空腔,且所述容纳空腔一端贯通装置主体形成有进出口,所述RFID组件在装置主体上活动时为通过进出口收纳至容纳空腔或者从容纳空腔内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位于容纳空腔处设置有导轨,所述装置主体通过导轨与RFID组件滑动式活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空腔设置在装置主体背面,且容纳空腔贯通装置主体背面显露于外界。
进一步的,所述RFID组件具有识别作用的正面与容纳空腔对应,所述RFID组件的背面位于容纳空腔外,且所述RFID组件的背面不高于装置主体的背面。上述RFID组件背面可与装置主体的背面齐平或者RFID组件背面低于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设置,可使得RFID组件收纳至容纳空腔内后避免受到外界环境或者结构的影响,防止其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将装置主体固定在其安装位置处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可以为螺丝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德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德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226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