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处理用树脂流化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9956.4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61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谭垚;刘璐;张春玲;周亚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9/10 | 分类号: | B01J49/10;B01J49/60;C02F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荣红颖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树脂 流化床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用树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用树脂流化床系统。该系统包括树脂流化工作罐、树脂流化再生罐以及树脂流化清洗罐,树脂依次在三个罐中运移实现原水净化、树脂再生与清洗,水、再生液、清洗水分别从三个罐的底部进入,使各个罐中的树脂床呈流化状态;树脂流化清洗罐的树脂排出口与所述树脂流化工作罐的树脂进口连接,用于将清洗后的树脂回用至树脂流化工作罐。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用树脂流化床系统采用树脂流化床设计,使树脂完全实现流态化,使树脂在三个罐之间进行依次连续的转移,实现树脂床运行、树脂再生和树脂清洗等工作过程的连续进行,避免系统周期性停机,提高设备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用树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处理用树脂流化床系统。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树脂在化工、医药、生化等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它可用于脱除混合溶液中的盐类杂质或分离部分有机杂质。在给水、各类废水及生化尾水的深度处理中,常采用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对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进行富集分离,以达到对原水的脱色、脱臭、软化及去除微量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而满足给水标准或废水排放标准的目的。
但是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离子交换能力或吸附有机物达到饱和需要停机进行树脂再生和清洗。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主要是指向装有使用过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柱中通入再生液以恢复树脂的离子交换能力的过程。
然而普通的离子交换树脂设备通常为单体设备,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期间不能进行原水处理过程(即停机)。水处理过程中,为了达到原水净化标准,需要使水和树脂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和较大的接触面积,如果采用普通离子交换树脂设备,即固定床树脂,由于树脂堆积在一起(即固定不动),需要使树脂层保持一定的高度(即较多的树脂),这样水在以一定的流速流过树脂层的时候才能使交换反应进行充分。上述水处理过程中不但存在预处理工序复杂、树脂用量多、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的问题,而且单体设备难以连续运行,同时树脂再生液使用量大,再生效率较低。
现行采用的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方法中再生液以及清洗液主要都是由离子交换树脂塔顶部加入自上而下通过树脂床层的。离子交换树脂在正常投用状况下也是采用物料自上而下的加入方式。在这种加料方式下,由于流体的流动而对树脂床层产生持续的向下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树脂颗粒间的空隙率越来越小,树脂床层也会越来越紧,从而在树脂床层内部形成板结、沟流现象,流体都会优先经过这些阻力较小的沟流缝隙而穿过床层,进而导致液体与树脂颗粒的接触时间变短,接触不充分,两者之间的传质过程作用减弱。这样会使得树脂在清洗过程中,盐类杂质及吸附的有机杂质清洗不充分,后续的再生过程中,也很容易导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不完全,从而使得离子交换树脂床层需要频繁切换进行再生,增大了药剂消耗、能耗以及环保的投入,同时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申请公布号为CN132994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方法,该方法将使用过的离子交换树脂装填在再生塔中,重复至少两次包括下列的步骤:再生剂水溶液从再生塔顶部向下通过再生塔,之后,超纯水从再生塔底部向上通过再生塔,该方法可以较均匀地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申请公布号为CN10122443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方法,该方法将解析液通入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柱中以除去吸附或牢固结合在树脂上的杂质离子和将再生液逆流通入离子交换柱以恢复使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能力。解析液和再生液分别采用顺流和逆流的方式先后通入离子交换柱中。该方法可使离子交换柱的柱效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水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9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