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绿色建筑外墙导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9077.1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27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邹丹娟;陈秋烟;刘国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锦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26 | 分类号: | E06B7/26;E04B1/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绿色 建筑 外墙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外墙导水结构,其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外侧安装有载板;所述载板远离窗框一侧的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面向窗框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载板之间设有滑移连接于载板上端面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面向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推杆;所述固定板位于移动板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推杆穿过的穿孔。本申请具有提高导水板的导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构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外墙导水结构。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由于建筑外墙窗台积灰后,雨水冲刷窗台与灰尘混合,沿外墙流下,随时间的推移便会形成无法根除的污垢,若不及时清洗,最终只能重新粉刷外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绿色建筑的理念相悖。
授权公告号为CN21079792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外墙导水结构,包括窗框,所述窗框外端固定连接有U形框,所述U形框内设有L形板,所述L形板外端转动连接有导水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虽然通过导水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落向窗台的雨水引导至外墙外,但是落向窗框的雨水和灰尘容易积攒在L形板和窗框之间的U形框端面上,部分混合灰尘后的雨水仍可沿建筑外墙流下,导水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导水板的导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外墙导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绿色建筑外墙导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绿色建筑外墙导水结构,包括窗框;所述窗框的外侧安装有载板;所述载板远离窗框一侧的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面向窗框的一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和载板之间设有滑移连接于载板上端面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端面安装有抵接板;所述抵接板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面向固定板的一侧安装有推杆;所述固定板位于移动板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推杆穿过的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动连接于抵接板的导水板翻转,在导水板翻转的过程中,推杆穿过穿孔抵接于移动板并推动移动板,导水板抵接于固定板的上端面后,抵接板抵接于窗框,一方面通过抵接板抵接于窗框,减小导水板与窗框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间隙之间藏污纳垢以及导水不彻底的风险,进而提高导水板的排水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推杆与穿孔的配合,推动移动板的同时限制导水板在载板上的位置,从而将导水板的位置固定。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端面为倾斜设置的斜面;所述斜面向固定板背离限位板的一侧下倾;所述导水板安装有推杆的一侧与斜面为相互抵接的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板与斜面的配合,使得落向窗框的雨水可快速地排出建筑外墙外,雨水完全导往窗框外,从而降低混合灰尘后的雨水残留在窗框上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导水板背离推杆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导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槽的引入,定向引导导水板上雨水的水流方向,提高导水板排水效果的同时加速导水板排水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导水槽从导水板的转动位置至导水板远离转动位置的一侧,槽深逐渐增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水槽的槽深逐渐增加,在高度上有一定的落差,这段落差加速水流的流速,从而提高排水板的排水效果。
可选的,所述导水板安装有推杆的一侧安装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的引入,一方面增加导水板的重量,使导水板紧密贴合于固定板,从而牢靠地将导水板的位置固定,另一方面便于将导水板翻转到固定位置,无需操作人员持续抵压导水板进行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锦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锦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9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卡后保骨架总成模具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互感器综合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