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气氛保护窑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16560.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7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豪;周晓铿;吕华博;金磊;朱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F27D1/00;F27D1/02;F27D11/00;F27D7/06;F27D17/00;F27D1/0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6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气氛 保护 结构 | ||
一种新型气氛保护窑炉结构,包括炉壳;炉底衬,设在炉壳腔的底部;一对炉壁衬,沿着炉壳腔的腔壁的相向一侧设置;炉顶,设在炉壳腔内;匣钵输送辊,循着炉膛的长度方向分布;上、下加热棒位于匣钵输送辊的上、下方;保护气体引入管,穿过一对炉壁衬后探出炉壳;保护气体为氮气、氢气或惰性气体;炉壳为碳钢炉壳,烟道包括烟气上引段和烟气引出段,烟气上引段由纵向排烟腔和横向过渡排烟腔组成,烟气引出段由烟气纵向排出腔和排烟口组成,纵向排烟腔的下端与炉膛的上部相通、上端与横向过渡排烟腔的一端衔接,横向过渡排烟腔的另端与烟气纵向排出腔的中部一侧衔接,烟气纵向排出腔的下部为胶体储存腔。确保炉膛的清洁;排烟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窑炉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气氛保护窑炉结构。
背景技术
前述的气氛保护窑炉即为气氛保护炉,而之所以称其为气氛保护炉是依据其在对产品高温烧结的过程中依据不同的产品工艺要求通入即引入某种特定的气体如氮气、氢气、氮氢混合气体、惰性气体甚至氧气,等等。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前述窑炉的技术信息,如CN208059547U(锂电池材料烧结辊道炉)、CN210802019U(一种窑炉)、CN111351347A(一种双层辊道炉)和CN209639527U(一种新型平顶辊道炉炉衬结构及辊道炉),等等。
如业界所述,诸多材料在窑炉烧结过程中会反应并释放出各种含胶粘剂的气体和挥发物,这些气体和挥发物通过构成于炉膛顶部即炉体顶部的习惯称为烟囱的排烟口排出并经环保处理后达标排放。但是在窑炉对产品实际的烧成过程中,往往难以甚至根本无法避免烟气中所含的胶体在排烟道即在烟囱内壁结露的情形,结露的胶体会淌滴至炉膛内的产品上造成污染,这对质量要求严苛的产品例如锂电池材料等是十分忌讳的。前述致使胶体淌滴的根源在于:烟囱的结构形式为直通式。直通式的烟囱显然具有烟道阻力小,有利于将炉膛内的含胶烟气外排的长处,但相对于含胶水蒸气遇冷凝结并滴落至敞口的匣钵内污染产品引发质量问题而言,显然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此外,直通式烟囱还往往隐含有热量散失大而有失节能的缺憾。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9416082U推荐的“气氛保护炉烟道装置”的专利方案将烟道由已有技术中的直通式改成为L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胶滴侵袭匣钵内的产品的作用,但是L型烟道结构并不能根除遇冷凝结的胶体自烟道下滴的问题,因为L型烟道结构不具有对滴落的胶滴存储的功能,因此L型烟道存在治标而不能治本的欠缺。此外,含胶水蒸气遇冷凝结淌入炉膛后,若要对其有效的定期清理也是十分麻烦的。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探索如何在基本不影响正常排烟气的前提下将烟气中凝结的胶体截留在烟道合理位置并有助于在对炉子定期停炉检护时方便进行清理的炉膛顶部的排烟囱结构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将烟气中遇冷凝结的胶体截留并收储在合理位置以供炉体在例行的定期停炉时实施清除而得以避免淌滴到炉内或滴入处于工作状态的匣钵内并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新型气氛保护窑炉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165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