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胃造瘘管的固定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9970.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90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段寻梅;包郁;张学群;党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陈夏 |
地址: | 61004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瘘管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了一种胃造瘘管的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腰带,第二固定腰带和主体管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腰带与第二固定腰带连接后前端形成用于造瘘管穿过的穿透;所述主体管固定带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腰带或第二固定腰带上,另一端为带有魔术贴的自由端。所述胃造瘘管的固定带实现了对胃造瘘管的良好固定,并且其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安装和拆卸,便于造瘘治疗期间,患者对固定带的更换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胃造瘘管的固定带。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食管癌、食管狭窄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困难,而胃肠功能又正常的患者,临床上多采用经皮胃造瘘术维持营养。胃造瘘手术需要在腹部开小孔,胃造瘘手术后,管子从小孔伸出体外,由于胃造瘘术后的患者常年将伸出体外的管子固定在腹部,而管子又是塑料材质,长期接触皮肤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另外,管子太长不方便携带,目前医院里用于固定胃造瘘管子的常用方法为用纱布将造瘘管与腹部缠绕捆绑或胶布粘贴固定,采用此种方法对胃造瘘管进行固定常会因为患者体位改变、衣服的牵拉而致造瘘管受压、折叠或移位,引起患者疼痛,此外此种方法固定也不美观,影响患者形象。
由于胃造瘘管的结构特点,现有技术的固定带只能在胃造瘘管拆卸的情况下,才能让胃造瘘管的管道穿过固定带上的通孔,达到固定的目的。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目前对于食管癌、食管狭窄等疾病的治疗周期较长,胃造瘘管连接患者的时间也比较长,现有的固定带在投入使用后,想要取下固定带需要先将胃造瘘管管道上的开关夹和Y型接口取下,其过程较为繁琐,并且在取下的过程中,往往会牵动患者的伤口,给患者带来疼痛。
其次,在夏天时,患者洗澡的次数和固定带清洗的次数较多,需要固定带在治疗中途取下的频率也会较高,如果由患者自己拆卸胃造瘘管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而如果由医护人员进行拆卸则加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如何设计出一款方便安装和分离、且能有效固定胃造瘘管的产品是临床护理上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胃造瘘管的固定带,能够将患者胃造瘘管安全固定的同时又方便对固定带更换和清洗。
一种胃造瘘管的固定带,包括第一固定腰带、第二固定腰带和主体管固定带。
所述第一固定腰带包括第一腰带前端和第一腰带后端,所述第二固定腰带包括第二腰带前端和第二腰带后端,所述主体管固定带的两端分别为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腰带或第二固定腰带上,所述自由端设有魔术贴;所述第一腰带前端与第二腰带前端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后形成供胃造瘘管穿过的穿透孔。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腰带前端与所述第二腰带前端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连接;所述第一腰带后端与所述第二腰带后端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连接方式,便于所述第一固定腰带与所述第二固定腰带的拆卸与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腰带前端设有第一通孔,该第一腰带前端沿第一通孔向腰带长度方向被撕开。所述第二腰带前端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腰带前端沿第二通孔向腰带长度方向被撕开。当所述第一腰带前端与所述第二腰带前端贴合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重合,形成所述穿透孔。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前端的设计实现了固定带的便捷安装和拆卸,同时也一定限度的增大了两固定腰带的前端贴合面积,保证了连接的牢固性。
另一种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腰带前端也可以为U型端口,所述第二腰带前端也为U型端口。当所述第一腰带前端与所述第二腰带前端贴合时,两个U型端口相配合形成所述穿透孔。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U型前端设计,实现了固定带更便捷的安装和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肿瘤医院,未经四川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9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