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束式正循环潜孔锤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8413.2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0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贺广迎;李祥康;李小敏;孙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14 | 分类号: | E21B4/14;E21B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刘振祥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束 循环 潜孔锤 | ||
一种集束式正循环潜孔锤,气室上板和气室下板上下相间隔的固定连接在筒形外罩内腔的上部;外六方接头的轴心设置有供气通道,其下端固定插装于气室上板的安装孔中;多个导向管均设置在筒形罩体的内腔中;冲击器对应的插装于导向管中,且上端固定插装于气室下板的安装槽中,安装槽通过连通孔与配气室连通;冲击器安装板设置在筒形罩体内腔的底部,配合锁紧机构和底板对冲击器的末端进行限位;筒形罩体的外圆面设置有多个导流凹槽,且于导流凹槽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排渣挡板;长螺杆依次穿过底板冲击器固定板气室下板和气室上板后与锁紧螺母固定连接。该潜孔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便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钻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束式正循环潜孔锤。
背景技术
在潜孔锤施工中,大口径桩孔施工如果采用单一冲击器就会造成使用气压高过高、冲击频率不高、制造成本过高、施工效率低等严重产品缺陷。因此多采用多个小型冲击器捆绑形成集束式潜孔锤进行作业,以实现大口径桩孔低成本施工。但是,现有的集束式潜孔锤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且不便于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束式正循环潜孔锤,该潜孔锤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便于维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束式正循环潜孔锤,包括气室上板、气室下板、筒形外罩、外六方接头、多个导向管、多个冲击器、冲击器固定板、多个锁固机构、底板、多个排渣挡板和多个长螺杆;
所述气室上板和气室下板均水平的设置,且上下相间隔的固定连接在筒形外罩内腔的上部;气室上板和气室下板之间通过纵向设置的多个气室支撑板固定连接;气室上板、气室下板和筒形外罩的上部之间形成密闭的配气室;所述气室上板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气室下板的下部对应多个冲击器的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气室下板的上部开设有连通配气室和多个安装槽的多个连通孔;
所述筒形外罩外圆面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竖向延伸的导流通槽,所述导流通槽的横截面为向内部凹陷的半圆形;
所述外六方接头的轴心设置有轴向贯通的供气通道;外六方接头的下端固定插装于安装孔中;
多个导向管均设置在筒形外罩的内腔中,且分别与多个安装槽同轴心的设置,导向管的上端与气室下板的下端固定连接,其下端抵接在抵接在位于筒形外罩内腔底部的冲击器固定板的上端;
所述冲击器固定板与筒形外罩固定连接,且对应多个冲击器的部分开设有多个通孔A;
多个冲击器对应的插装于多个导向管中,且冲击器的上端固定插装于安装槽中,冲击器由通孔A穿出,且与冲击器固定板固定连接;
多个锁固机构对应多个冲击器的设置,且均设置在冲击器固定板的下方,其由相配合的两个弧形夹板组成;两个弧形夹板围合在对应冲击器上卡钎套的外部,并均通过螺栓与冲击器固定板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水平的设置在锁固机构的下方,其对应多个冲击器上钻头末端的部分开设有多个通孔B,并通过多个通孔B套设在多个冲击器外头末端的外侧;底板通过螺栓与冲击器固定板固定连接;
多个排渣挡板对应多个导流通槽的设置,排渣挡板的形状和导流通槽的形状相适配,排渣挡板固定安装在导流通槽的外表面;
多个长螺杆均位于筒形外罩的内部,且均匀的分布在多个冲击器之间,长螺杆的上端依次贯穿过底板、冲击器固定板、气室下板和气室上板后与位于气室上板上方的锁紧螺母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了保证连接强度,所述外六方接头的下部外侧与气室上板之间通过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筋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排渣挡板和导流通槽的数量均为六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雷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8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心可调的羽毛球拍
- 下一篇:一种便于检测的螺丝生产用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