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顶棚聚氨酯复合板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06550.2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19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中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7/02 | 分类号: | B32B17/02;B32B17/12;B32B7/12;B32B27/02;B32B27/12;B32B27/32;B32B27/34;B32B27/40;B32B33/00;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颜呈燕 |
| 地址: | 36201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顶棚 聚氨酯 复合 板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顶棚聚氨酯复合板材,包括无纺布层一、玻璃纤维层一、高分子胶粉层一、高分子胶膜层一、聚乙烯纤维层一、尼龙纤维层、聚氨酯层、高分子胶膜层二、高分子胶粉层二、聚乙烯纤维层二、玻璃纤维层二、高分子胶粉层三、高分子胶膜层三和无纺布层二,无纺布层一的下端设置有玻璃纤维层一,玻璃纤维层一的下端设置有高分子胶粉层一,玻璃纤维层二的下端设置有高分子胶粉层三,高分子胶膜层三的下端设置有无纺布层二,聚乙烯纤维层二与玻璃纤维层二之间设置有阻尼涂层。有益效果:达到了强度要求范围、同时降低了克重、克服了局部撕裂、降低了褶皱,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酯复合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顶棚聚氨酯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塑料作为汽车轻量化的主要应用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件。汽车顶棚作为内饰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各大主机厂和设计院对顶棚的质量、重量、强度等要求越来越高。每辆车必须做基材抗拉强度、弯曲强度测试,对内饰顶棚的延伸率和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聚氨酯复合板材作为其中的用材之一,但现有的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板材容易产生撕裂,强度有待进一步增强。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汽车顶棚聚氨酯复合板材,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汽车顶棚聚氨酯复合板材,包括无纺布层一、玻璃纤维层一、高分子胶粉层一、高分子胶膜层一、聚乙烯纤维层一、尼龙纤维层、聚氨酯层、高分子胶膜层二、高分子胶粉层二、聚乙烯纤维层二、玻璃纤维层二、高分子胶粉层三、高分子胶膜层三和无纺布层二,所述无纺布层一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玻璃纤维层一,所述玻璃纤维层一的下端设置有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一,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一的下端设置有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一,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一的下端设置有所述聚乙烯纤维层一,所述聚乙烯纤维层一的下端设置有所述尼龙纤维层,所述尼龙纤维层与所述聚氨酯层连接,所述聚氨酯层的下端设置有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二,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二的下端设置有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二,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二的下端设置有所述聚乙烯纤维层二,所述聚乙烯纤维层二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玻璃纤维层二,所述玻璃纤维层二的下端设置有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三,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三的下端设置有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三,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三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无纺布层二,所述聚乙烯纤维层二与所述玻璃纤维层二之间设置有阻尼涂层。
进一步的,所述无纺布层一和所述无纺布层二的厚度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纤维层一和所述玻璃纤维层二的厚度为1-2mm。
进一步的,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一、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二和所述高分子胶粉层三的厚度为0.1-0.2mm。
进一步的,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一、所述高分子胶膜层二和高分子胶膜层三的厚度为0.2mm,其材料为PE胶膜。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层的厚度8-12m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顶棚聚氨酯复合板材,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层玻璃纤维层一和玻璃纤维层二使用形成高强度玻璃纤维层,配合聚氨酯层之间的尼龙纤维层、聚乙烯纤维层一和聚乙烯纤维层二,增加高连接性和热塑性,同时采用三层高分子胶粉层一、高分子胶粉层二和高分子胶粉层三增强聚氨酯复合板材的延伸率,从而使得汽车顶棚聚氨酯复合板材具有高强度、高延伸率的优点,从而使得聚氨酯复合板材的不易局部撕裂,不易折断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在聚氨酯板材的相应位置,共同构成聚氨酯基材,从而使聚氨酯复合板材在保持成本和重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达到了强度要求范围、同时降低了克重、克服了局部撕裂、降低了褶皱,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中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中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65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证照查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搅拌机预搅拌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