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循环式的建筑施工用快速降尘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204773.5 | 申请日: | 202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5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杜云瀚;魏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29/03;B01D29/56;B01D29/64;E01H3/02;E01H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郑丰平 | 
| 地址: | 11004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循环 建筑 施工 快速 降尘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循环式的建筑施工用快速降尘装置,具体涉及降尘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顶壁与底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左侧壁与箱体内腔左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中部固定安装有粗过滤网,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固定安装有细过滤网。本实用新型通过粗过滤网、细过滤网和活性炭过滤板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将降尘形成的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和吸附,并且通过水泵将降尘处理后的水资源通过回水管从新输送至储水箱内部,从而对降尘的水资源进行反复循环使用,降尘效果明显,水资源利用率高,便于使用,并且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水循环式的建筑施工用快速降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建筑工地在施工期间会产生很多尘土,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而且在施工时施工车辆进出施工场地会带着泥浆,给城市道路带来严重污染,同时极易形成扬尘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根据国家行业标准文明施工要求规定,防止泥浆、污水、废水污染环境的措施,工地主出入口要设置车辆出场冲洗台,使车辆干干净净驶入城市主干道。
目前对于建筑施工降尘大多数都是进行洒水降尘,并且降尘效果不好,不能对水资源进行反复使用,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循环式的建筑施工用快速降尘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从而对建筑工地的灰尘进行快速降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循环式的建筑施工用快速降尘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腔顶壁与底座之间固定安装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左侧壁与箱体内腔左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中部固定安装有粗过滤网,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固定安装有细过滤网,所述箱体内腔左侧壁与分隔板左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活性炭过滤板,所述箱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储水箱,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水泵的出口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远离水泵一端延伸至储水箱内,所述储水箱底部固定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远离储水箱一端固定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喷头。
实施方式具体为:首先打开吸尘机,将建筑灰尘吸进吸尘管内,进而进入箱体内部,储水箱内的水流会顺着水管从喷头喷出,进而将建筑灰尘进行降尘,水流与灰尘形成泥水之后会经过粗过滤网进行过滤,会将泥水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的过滤,然后经过细过滤网进行过滤,会对泥水进行更深层次的过滤,然后泥水会经过活性炭过滤板,活性炭过滤板会泥水中的颗粒进行充分吸附,因此可以对形成的泥水进行过滤吸附,然后干净的水流会在水泵的作用下顺着回水管从新流进储水箱内部,从而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并且降尘效果明显,可以反复的对建筑灰尘进行降尘,降低成本,节约水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分隔板右侧壁与箱体内腔右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凸轮,所述限位板中部滑动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电机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清洁刷。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上固定套接安装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设置在限位板右侧,所述推杆上套接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限位圈与限位板之间。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一端贯穿分隔板固定连接有筛网。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管与箱体内腔右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固定条。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水管固定在箱体左侧壁与分隔板左侧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大学,未经沈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47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