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无托盘智能分拣包装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3739.6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4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闫红星;孔海燕;李红军;黄敏;于吉磊;李华桥;杨航航;李恒利;时红亮;丁向飞;郝祥鹏;李守萍;赵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中冶建材设备有限公司;洛阳中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7/00 | 分类号: | B65B57/00;B65B35/36;B65G61/00;B65G47/90;B65G43/0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卫煜睿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制品 托盘 智能 分拣 包装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无托盘智能分拣包装机组,包括接坯输送线、分坯夹具、编组输送线、视觉识别系统、分拣夹具、升降辊台、分砖平台、码垛夹具和打包输送线。接坯输送线接收来自蒸养车的单排多层加气混凝土制品,通过分坯夹具进行分解形成单层坯体;编组输送区对单层坯体编组形成单节坯体,供视觉识别系统进行拍照识别,检出的残次品由分拣夹具夹出;升降辊台和分砖平台将单节坯体组合成所需大小的单层坯体,供码垛夹具夹取放置于打包输送线上的转运托盘上,形成成品砖垛,包装后托盘留在打包输送线上可多次重复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加气混凝土制品智能分拣,实现了全自动无托盘包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和运输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气混凝土制品包装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无托盘智能分拣包装机组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加气混凝土制品的运输主要有以下形式:
一、制品通过夹具放置到运输车辆后由人工进行二次码放装车后再进行运输,在码放的过程中将破损的坯体检出。这种运输方式虽然能够将制品中的破损品挑出,但是由于人工搬运码放的过程中会造成二次损伤,增加破损率,同时人工码放也是一种重体力劳动,因此这种运输方式正在逐步被淘汰。
二、采用自动打包运输的方式。目前的打包运输方式主要是:在生产线上通过转运的方式将制品放置在摆放好的钢制托盘上,然后通过设备的转运将制品拆解成长度为1.2米、宽度为0.6米、高度为1.2米的砖跺,或者是1.2米见方的砖跺,然后经过穿剑或者水平打包机进行捆扎打包,最后由叉车卸载堆放或者是叉车装车。其中,一个托盘的制造费用需要200元左右,与整垛的加气混凝土制品的价格相当,因此托盘的费用对于加气混凝土制品厂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同时也决定了托盘需要循环利用,但是由于加气混凝土制品的使用工地条件较差,一般托盘直接堆放在泥土地面上,因此托盘的回收难度较大,同时又由于托盘需要由叉车来回转运造成托盘的损坏率较高,也就造成了加气混凝土制品生产厂家使用维护费用很高。
另外,上述的打包运输方式是出釜后的制品直接打包运输没有进行拆分分拣,成包的制品中肯定存在破损的坯体,而加气混凝土制品的交易中是以卸载到使用现场后的完整品数量来作为最终的交易数量的,所以破损的制品虽然运输至使用现场,但是并未产生任何价值,因此在运输出厂时将砖跺中的破损品拣出显得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无托盘智能分拣包装机组及方法,能够对加气混凝土制品进行智能分拣、无托盘包装,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无托盘智能分拣包装机组,包括:
分坯夹具,其设置在用于接收加气混凝土制品的接坯输送线的上方,分坯夹具和接坯输送线上的接坯夹具共同配合将加气混凝土制品分解成单层坯体输送;
编组输送线,用于对接收接坯输送线传输来的单层坯体进行分解以及消除坯体之间的空隙,编组形成所需长度的单节坯体;编组输送线的其中一段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坯体完好度的视觉识别系统;编组输送线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将单节坯体组合形成所需大小的单层坯体的升降辊台;
分拣夹具,其接收来自视觉识别系统的控制命令,将检测到的破损坯体夹出;
分砖平台,用于将单层坯体分离成若干组单层子坯体,各相邻单层子坯体之间形成用于叉车卸载的叉车孔间隙;
打包输送线,其上部设置有随传输链条同步移动的转运托盘,转运托盘上设置有多条间隙形成进行穿剑打包的空间,打包输送线输入端一侧设置有用于夹取升降辊台和分砖平台上的单层坯体的码垛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接坯输送线、分坯夹具和编组输送线设为一组或多组,其共用一套视觉识别系统、分拣夹具、升降辊台、分砖平台和码垛夹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中冶建材设备有限公司;洛阳中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中冶建材设备有限公司;洛阳中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3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测温传感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数据中心主机房系统机柜的模块化动力接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