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设备低温下加热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202295.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47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跃清;邢大静;雷杰;朱健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素泰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567 | 分类号: | H03K17/567;H03K17/965;H05B1/02;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郑婉婷 |
地址: | 200023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设备 低温 加热 启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低温下加热启动装置,包括:机械按键模块、软件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加热电路模块,所述的机械按键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分别与加热电路模块、软件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软件控制模块与加热电路模块连接。可通过机械式的按键进行开启,驱动加热工作电阻工作,启动后,其中用于读取主板温度的模块可对主板的温度减小检测,从而产生对应的信号,根据信号从而控制软件控制模块,进行自动的加热调节;实现手动启动控制与软件自动控制,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穿戴设备低温下加热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中所使用到的电子产品种类以及数量逐年的上升,而电子产品中PCB板是其工作的核心,由于产品需要工作在低温环境下,已经超出了电路板上部分元器件的工作最低运行温度要求,这就使得PCB板无法正常工作,致使电子产品无法正常运行,所以需要增加额外的加热电路,使得PCB板的整体温度可以保持在元器件要求的范围之内,而现有的加热系统运行可靠性差,使用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低温下加热启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穿戴设备低温下加热启动装置,包括:机械按键模块、软件控制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加热电路模块,所述的机械按键模块与温度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分别与加热电路模块、软件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软件控制模块与加热电路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械按键模块与输入电源连接,机械按键模块包括机械按键与三极管Q4,机械按键模块核心部件为三极管Q4,其中机械按键触发三极管Q4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温度检测模块包含温敏电阻RT600和电阻R31,温敏电阻RT600与电阻R31进行分压,从而对对MOS管Q5进行控制;当温度低到一定阈值时,电阻与温敏电阻分压升高,打开加热电路模块,当温度回升后分压下降,电路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的软件控制模块包括软件的输入信号端和三极管Q2,其中输入信号端由读取主板温度的模块输出信号,输入信号端控制三极管Q2的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电路模块由加热工作电阻和MOS管U33组成,其中MOS管U33控制加热工作电阻的开启与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穿戴设备低温下加热启动装置,可通过机械式的按键进行开启,驱动加热工作电阻工作,启动后,其中用于读取主板温度的模块可对主板的温度减小检测,从而产生对应的信号,根据信号从而控制软件控制模块,进行自动的加热调节;实现手动启动控制与软件自动控制,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纯硬件控制时,按下机械按键触发三极管Q4导通,输入电源分压在温敏电阻RT600和电阻R31上,温度越低,温敏电阻RT600分到的电压越大,设定电阻R31的阻值,使其在预设温度下分压可以使MOS管Q5导通,从而导通U33,给加热工作电阻通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电阻R31大小,调节加热功率;在软件控制时,开机进入软件可控阶段可以读取主板温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打开加热电路,如温度过低,软件拉高输入信号端的信号,三极管Q2导通,从而导通U33,加热工作电阻打开。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素泰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素泰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2022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