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指纹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98405.4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69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勤;王晓航;胡伟;苏东泉;汤林鹏;邰骋 | 申请(专利权)人: | 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 11798 | 代理人: | 刘德旺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指纹 采集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指纹采集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非接触式指纹采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成L形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拍摄指纹图像,图像采集的拍摄区域位于第一组成部靠近第二组成部的一侧;处理装置,设置在壳体中,用于对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本公开实施能够提高拍摄的指纹图像的清晰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接触式指纹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指纹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应用场景例如有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
基于人脸的身份认证技术发展的较快,无论是1:N人脸比对和1:1身份核验,均有非常多的落地场景,如身份证认证合一验证、闸机通行、线下支付等。
尽管人工智能的进步让人脸识别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近几年来得到比较快速的普及,但因为人脸的个人隐私特殊性,以及背后所涉及的年龄、种族偏见问题,引起了社会和群众的普遍争议,并且人脸识别技术在库容较大时,精度不够高。
指纹作为生物识别中占据超过50%市场份额的生物识别技术,在刑侦、出入境、个人消费电子、安防、金融银行等领域都有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而传统光学或电容式等接触式指纹采集设备,除了接触式采集带来的卫生风险,还存在着采集质量低、采集面积小、对皮肤干湿敏感、采集一致性低等问题。
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使得接触式指纹采集设备存在着不小的卫生风险;而人脸识别则无法戴着口罩进行。并且个人用户在进行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时,存在着诸多不便。
现有的指纹采集设备,例如打卡机,采用接触式指纹采集的方式采集二值化的指纹,这种方式采集指纹的速度慢,且指纹图像的清晰度容易受到按压指纹时的力度影响,并且采集后设备上残留的指纹容易影响后续的采集并且泄露指纹信息。近年来,为了解决接触式指纹采集的方式造成的不便,非接触式指纹采集的方式被提出,采用非接触式的指纹采集的方式采用指纹时,需要保证采集的指纹图像具有足够的清晰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正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本公开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指纹采集装置。
本公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指纹采集装置,包括:
壳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成L形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
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壳体上,用于拍摄指纹图像,图像采集的拍摄区域位于第一组成部靠近第二组成部的一侧;
处理装置,设置在壳体中,用于对图像采集装置拍摄的图像进行识别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接触式指纹采集装置,壳体包括相互连接成 L形的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图像采集的拍摄区域位于第一组成部靠近第二组成部的一侧,第一组成部和第二组成部共同遮挡住对指纹采集有干涉的杂光,从而有利于提高拍摄的指纹图像的清晰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非接触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手指识别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的非接触指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指纹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归一化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指纹比对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墨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8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工位抛光压力平衡装置
- 下一篇:防干烧组件、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