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灶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97348.8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30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王鹏飞;范永日;孙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84 | 分类号: | F23D14/84;F23D14/58;F23D14/62;F23D14/46;F24C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灶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炉头,其上设置有中心出火腔和环形出火腔;盖设到环形出火腔上的外火盖,外火盖包括环形的顶板和环形的外侧板,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外火孔,外火孔包括位于顶板底部的第一孔段和位于顶板顶部的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之间具有夹角;盖设到中心出火腔上的内火盖,内火盖上设置有多个内火孔。本公开具有上述结构的燃气灶能够增加火盖上火焰的出火面积,增加燃气燃烧产生的热焰与锅底接触的实际面积,降低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广泛应用于燃气灶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在烹饪设备领域,燃气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烹饪设备,为了实现燃气灶能够对锅具进行加热,需要将燃气引流至燃气灶内的炉头,使得燃气与外界的氧气进行混合,然后将燃气导入中心出火腔与环形出火腔,最终通过引燃装置将混合后的燃气进行点燃,火焰通过火盖限定出火位置与出火形式,进而火焰与锅具进行接触,对锅具进行加热。而火焰通过火盖时,由于火盖对火焰具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作用,常导致出火面积不足或者出火位置较为偏离,使得热量损失较多,热效率低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常采用将火盖上的出火孔设置于火盖环形的外侧板上,使得火焰较多的分散于锅具底部周向位置上,而锅底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加热。另外,还有部分现有技术将出火孔设置于火盖的顶板,而出火孔大都采用直通式,火焰与顶板相互垂直,火焰在火盖上的覆盖面积并没有达到最大的覆盖面积,燃气灶的加热效率未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现有燃气灶上火盖喷出的火焰覆盖锅具底部面积较小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新的燃气灶,来提高火盖的出火面积,以达到增加火焰与锅底的实际接触面积,降低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该燃气灶包括:炉头,其上设置有中心出火腔和环形出火腔。
盖设到环形出火腔上的外火盖,外火盖包括环形的顶板和环形的外侧板,顶板上设置有多个外火孔,外火孔包括位于顶板底部的第一孔段和位于顶板顶部的第二孔段,第一孔段与第二孔段之间具有夹角;
盖设到中心出火腔上的内火盖,内火盖上设置有多个内火孔。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第一孔段的轴线平行于顶板的厚度方向,第二孔段的轴线平行于顶板的延展方向。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外火孔是采用冲压工艺自顶板的底部向顶板的顶部冲压而成的孔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第一孔段的轴线平行于顶板的延展方向,第二孔段的轴线平行于顶板的厚度方向。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外火孔是采用冲压工艺自顶板的顶部向顶板的底部冲压而成的孔结构。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外火盖的外侧板与炉头之间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接到一起,外火盖还包括内侧板,内侧板与环形出火腔内侧的环壁套接到一起,内侧板与环壁之间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接到一起。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多个外火孔绕着外火盖的顶板环面均匀分布,顶板倾斜设置,以使得从外火孔喷出的火焰朝外火盖的轴线发散。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顶板开设有条形槽,条形槽至少一边向顶板任意一侧延伸有导流部,第一孔段、第二孔段由导流部与条形槽所围流道构成。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条形槽相邻三边具有向顶板任意一侧延伸并渐收的折流檐,折流檐延伸有悬浮于条形槽一侧的导气檐,折流檐与导气檐连接处弧形过渡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现方式,条形槽的长度方向相对于外火盖的径向方向成夹角倾斜设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公开前述的燃气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73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