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铸模具避免跑水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94483.7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63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刚;陈建伟;吴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江新高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D17/28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刘兴顺 |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铸 模具 避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铸模具避免跑水结构,包括动模套板(1)和熔杯(4),在动模套板(1)上设有动模(2)和分流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3)的一部分嵌入动模(2)的安装槽内,并与动模(2)可拆卸连接,且分流块(3)的面积大于熔杯(4)的最大外轮廓,浇筑铝液时熔杯(4)全部压在分流块(3)上。本案调整了分流块的设置方式,并增大了分流块的面积,且浇筑时熔杯全部压在分流块上,而不再像原来那样同时压在分流块和动模上,这样避免了分流块和动模的变形量不一致,杜绝了受热变形后分流块的高度高于动模,保证合模严实,有效防止出现“跑水”现象,进而避免压铸产品出现飞边,从而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铸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具避免跑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铸模具包括动模套板,在动模套板上设有动模和分流块,其中分流块的侧面与动模侧面接触,分流块和动模的高度相同。并且,分流块的面积小于熔杯的最大外轮廓。
浇筑时,熔杯同时压在分流块和动模上。由于分流块更靠近熔杯,受热较大,而分流块的面积较小,故分流块的热变形量较大,这样就导致分流块和动模的变形量不一致,受热变形后分流块的高度高于动模,从而导致合模不严实,出现“跑水”现象,并导致压铸产品有飞边,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避免跑水结构,欲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铸模具避免跑水结构,包括动模套板1和熔杯4,在动模套板1上设有动模2和分流块3,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块3的一部分嵌入动模2的安装槽内,并与动模2可拆卸连接,且分流块3的面积大于熔杯4的最大外轮廓,浇筑铝液时熔杯4全部压在分流块3上。
本案调整了分流块3的设置方式,并增大了分流块3的面积,且浇筑时熔杯4全部压在分流块3上,而不再像原来那样同时压在分流块3 和动模上,这样避免了分流块和动模的变形量不一致,杜绝了受热变形后分流块的高度高于动模,保证合模严实,有效防止出现“跑水”现象,进而避免压铸产品出现飞边,从而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
在本案中,所述分流块3与动模2安装槽的槽底接触面为组合面,该组合面中部为平面,两边为斜面。
有益效果:本案调整了分流块的设置方式,并增大了分流块的面积,且浇筑时熔杯全部压在分流块上,而不再像原来那样同时压在分流块和动模上,这样避免了分流块和动模的变形量不一致,杜绝了受热变形后分流块的高度高于动模,保证合模严实,有效防止出现“跑水”现象,进而避免压铸产品出现飞边,从而通过小改动解决了大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去掉熔杯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压铸模具避免跑水结构,包括动模套板1和熔杯4,在动模套板1上设有动模2和分流块3。分流块3的一部分嵌入动模2的安装槽内,并与动模2可拆卸连接,且分流块3的面积大于熔杯4的最大外轮廓,浇筑铝液时熔杯4全部压在分流块3上。在具体实施时,分流块3的实际面积根据熔杯4的最大外轮廓尺寸做相应调整。分流块3与动模2安装槽的槽底接触面为组合面,该组合面中部为平面,两边为斜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江新高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江新高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44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撞组件
- 下一篇:电路部件脱金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