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卷绕机构的蓄电池充电连接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93250.5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4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梅生猛;钦晓峰;陈勤忠;周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31/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龙 |
| 地址: | 5563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卷绕 机构 蓄电池 充电 连接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卷绕机构的蓄电池充电连接线,包括:电线;固定外壳,包括相互盖合的两半,固定外壳内部具有收纳所述电线的收纳腔,固定外壳的侧壁具有供电线两端伸出的开口,固定外壳中间具有中心柱;卷绕机构,包括穿套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上、用于卷绕所述电线的卷子,以及用于在电线从固定外壳中拉出时随卷子转动而蓄力、并在收线时驱动卷子转动收线的涡卷弹簧。本实用新型蓄电池充电连接线固定外壳内设有用于驱动收卷的卷绕机构,使用时将所述电线拉出,使用完后,放开电线两端的鳄鱼夹,使电线收卷到固定外壳内,实现了电线的伸长和缩短的功能,解决了夹线、收线困难,易绞成一团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卷绕机构的蓄电池充电连接线。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产业内,常用的充电连接线是采用普通电线两头焊接鳄鱼夹的形式,在充电时将单体电池用充电连接线将正负极进行串联,这种接线方式避免不了电线交差,而在铅酸蓄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会产生酸雾和操作时酸液滴漏沾在连接线上,发生漏电导致电池短路,使电池容易充鼓和发生火灾。
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820071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长嘴夹连接线,用于夹紧片状的接线端子,包括导线和分别设于导线两端的线夹,所述线夹包括两个活动夹臂、旋转固定杆和一扭转弹簧,所述活动夹臂中部设有半圆凸起,所述旋转固定杆穿过两个所述活动夹臂中部的半圆凸起,两个所述活动夹臂以旋转固定杆为轴转动,所述扭转弹簧两端分别设于两个活动夹臂内侧,所述活动夹臂远离导线一端延伸出平直的夹板,两个所述活动夹臂的夹板互相配合夹紧片状的接线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中充电连接线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卷绕机构的蓄电池充电连接线。
一种具有卷绕机构的蓄电池充电连接线,包括:
电线,两端分别连接有鳄鱼夹;
固定外壳,包括相互盖合的两半,固定外壳内部具有收纳所述电线的收纳腔,固定外壳的侧壁具有供电线两端伸出的开口,固定外壳中间具有中心柱;
卷绕机构,包括穿套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上、用于卷绕所述电线的卷子,以及用于在电线从固定外壳中拉出时随卷子转动而蓄力、并在收线时驱动卷子转动收线的涡卷弹簧。
优选的,所述卷子为顶面开口的杯状,卷子中间具有供中心柱穿过的通孔,卷子的侧壁具有供电线穿过的出线孔;所述涡卷弹簧位于内部的一端和位于外部的一端分别具有卡片和卡扣,所述中心柱具有供所述卡片卡入的侧向开口,所述卷子的侧壁具有与所述卡扣配合固定的卡槽。
更优选的,所述卷子内具有挡板,所述挡板与卷子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固定电线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中心柱设于固定外壳的其中一半上,中心柱的顶部具有螺纹孔,固定外壳的另一半上设有供与中心柱螺纹配合的螺栓穿过的固定孔。
优选的,两半固定外壳的边缘具有相对设置的侧挡板,两半固定外壳上相对的侧挡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电线两端分别为红色和蓝色。颜色的区别用于辨别电线的两端,特别是在较多蓄电池充电连接线在一起使用的时候,不容易接错电线。
优选的,所述电线的其中一端串联有保险机构,所述保险机构包括与电线串联的保险丝。通过串联一个保险机构,实现电路过载保护作用,避免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发生漏电、短路等问题,避免电池充鼓和发生火灾。
本实用新型具有卷绕机构的蓄电池充电连接线通过设置一个用于收纳所述电线的固定外壳,固定外壳内设有用于驱动收卷的卷绕机构,使用时将所述电线拉出,使用完后,放开电线两端的鳄鱼夹,使电线收卷到固定外壳内,实现了电线的伸长和缩短的功能,解决了夹线、收线困难,易绞成一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充电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93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