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80644.7 | 申请日: | 2020-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79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赖流新;王颖嘉;毛润新;陈美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08 | 分类号: | G01M3/08;G01M3/28;B07C5/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湿 复合 两用 密封性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为镂空设计的蓄水池,底座的底部设置固定堵头、进出水孔和进气口,固定堵头中心设置通气孔,固定堵头上方设置待测角阀,固定堵头的通气孔将待测角阀与进气口连通,智能测漏仪通过气管连接进气口;所述蓄水盒通过进水接管连接进出水孔,进出水孔与蓄水池连通;所述溢水盒通过溢水管连接设置在底座上方的溢水孔。本实用新型干检、湿检测同时进行,可以通过湿检观察角阀否有气泡产生来解决干检发现不了的微泄漏和泄漏点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是否有气泡产生的情况与智能测漏仪所判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杜绝干检无法杜绝的因工装设备本身泄漏而造成对工件检测结果误判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燃气表行业中,对于阀门类产品的密封性有着严格的要求,阀门中的角阀由于阀体制造工艺存在沙眼、裂痕等不良缺陷,又由于与进气口接管、活接螺母、盖板、传动提升机构、电机等零件在装配时存在装配不到位的情况而导致泄漏,所以每个角阀都需要进行密封性检测,确保产品符合燃气表行业使用要求;当前现有检测方法中,对于角阀密封性检测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干检密封性:将角阀开阀后固定在工装上,使用类似于智能测漏仪(智能测漏仪工作原理是向待测工件或工件所在密闭空间内充气,采集充气完成时气体压力值和检测完成后气体压力值,两个值进行对比得到的的差值即为泄漏值)的设备进行充气检测;
二、湿检密封性:将角阀开阀后固定在工装上,接上稳定气源后将工装整体放入水中,水淹没阀体,观察是否有气泡产品生,若产生气泡则存在泄漏。
对于现有的检测技术,存在干检设备仪器精度不高,对于微泄漏无法检测出,无法寻找泄漏点,存在因工装设备本身存在泄漏(比如气管出现破损泄漏)而对工件检测结果造成误判的现象。
湿检的方式存在重复性将工装搬入搬出水箱的动作,费时费力;由于角阀活接到盖板的高度一定,但是由于口径不一样,所以阀体大小不一样,在检测过程中,使用同一个水箱检测不同口径角阀时,存在因排水量不一样而导致水溢出水箱,造成生产场所遍地积水,带来生产安全隐患;由于角阀自身比较重,电机部分不能沾水,操作人员很难长时间保持检测过程中电机不沾水,时常出现因电机误入水中而导致电机报废的现象,造成不小的损失;且对于允许微泄漏的工件,由于湿检无法明确具体泄漏量,所以对于允许微泄漏的工件不适用,此方法存在很大的检测局限性;目前急需一种检测精度高,检测效率高、检测方式便捷、安全,检测成本低而且又环保的一种检测装置和配套的检测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蓄水盒、溢水盒和智能测漏仪,所述底座为镂空设计的蓄水池,底座的底部设置固定堵头、进出水孔和进气口,固定堵头中心设置通气孔,固定堵头上方设置待测角阀,固定堵头的通气孔将待测角阀与进气口连通,智能测漏仪通过气管连接进气口;所述蓄水盒通过进水接管连接进出水孔,进出水孔与蓄水池连通;所述溢水盒通过溢水管连接设置在底座上方的溢水孔。
所述的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角阀包括阀体、活接螺母、进气口接管、盖板、提升机构和电机,活接螺母与固定堵头螺接配合,进气口接管与进气口堵头螺接配合。
所述的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堵头上设置螺纹面一和螺纹面二,螺纹面一与底座螺接配合,螺纹面二与待测角阀螺接配合。
所述的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堵头与底座之间设置密封垫圈一,固定堵头与待测角阀之间设置密封垫圈二,所述进气口接管与进气口堵头之间设置密封垫圈三。
所述的一种干湿复合两用角阀密封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孔高度与所述盖板的位置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先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806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