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排水管道用水环境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78218.X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02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 发明(设计)人: | 田亚军;韩卫强;赵伟业;胡渊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亚军;韩卫强;赵伟业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D1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伊诺未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杨群 |
| 地址: |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排水管道 水环境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排水管道用水环境监测装置,涉及水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管、丝杆、活动件、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矩形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件,活动件的内部螺纹贯穿有丝杆,活动件的底部固定有监测头,监测头通过信号线与监测仪连接,矩形管两侧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内侧弹性连接有第一弧形卡。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能够将该排水管道用水环境监测装置固定在管道本体上的支管上,能够对排水管道水环境进行持续监测,通过转动丝杆带动活动件向下移动,能够带动监测头伸入至排水管道内的水面以下,对排水管道内某一处的水环境进行持续监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排水管道用水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指汇集和排放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渠及其附属设施所组成的系统,为了监测排水管道内水的质量,通常采用水环境监测装置,现有的水环境监测装置在对排水管道内部的水环境监测时,无法将监测装置固定在排水管道上,需要一直手动拿着监测杆,给监测人员带来一定的不便,不利于监测人员长时间的进行水环境监测,同时现有的水环境监测装置无法将监测头固定在排水管道的某一位置处,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排水管道用水环境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城市排水管道用水环境监测装置,在对排水管道水环境监测时,无法将监测装置固定在管道上,需要人为长时间手持监测杆,耗时耗力,以及监测装置上的监测头无法对排水管道内某一位置处水环境持续监测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城市排水管道用水环境监测装置,包括矩形管、丝杆、活动件、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所述矩形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件,所述活动件的内部螺纹贯穿有丝杆,所述活动件的底部固定有监测头,所述监测头通过信号线与监测仪连接,所述矩形管两侧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内侧弹性连接有第一弧形卡,所述第二支架的内侧弹性连接有第二弧形卡,所述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分别抵接在支管的两侧,所述支管位于管道本体的顶部,通过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能够将该水环境监测装置快速的固定在支管上,能够避免监测过程中,需要手动一直扶着监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下部水平贯穿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把手,且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弧形卡外侧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卡与第一支架之间的第一拉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能够带动第一弧形卡快速的抵接在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的下部水平贯穿有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把手,且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弧形卡外侧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弧形卡与第二支架之间的第二拉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能够带动第二弧形卡快速的抵接在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和第二支架的底部均抵接在管道本体上,所述第一弧形卡的内侧面和第二弧形卡的内侧面均抵接在支管上,通过使时第一弧形卡和第二弧形卡分别与支管的两侧抵接,能够使该水环境监测装置快速的固定在支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顶端贯穿矩形管并套设固定有手摇架,所述矩形管内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间隙配合,且滑块沿滑槽滑动,通过摇动手摇架,能够带动活动件沿着矩形管的内部平稳的滑动,带动监测头伸入管道本体内,并能够使监测头固定在水管内的某一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头贯穿支管,并延伸至管道本体内,所述信号线的一端与监测头电性连接,且信号线的一端与监测仪电性连接,监测头监测得到的数据能够通过信号线快速的传输至监测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亚军;韩卫强;赵伟业,未经田亚军;韩卫强;赵伟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8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设备用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直流电机碳刷装配台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