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2175004.7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73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邓赛帮;文凯;谭东升;钱银超;刘向征;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20;B62D25/16;B62D25/18;B60R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身 后部 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地板、地板上横梁、轮罩连接板、轮罩内加强板、轮罩支架、轮罩下支撑板以及衣帽架;轮罩连接板连接在轮罩内加强板和地板上横梁之间,轮罩内加强板远离轮罩连接板的一端连接衣帽架;轮罩下支撑板连接在轮罩支架与后地板之间;轮罩支架远离轮罩下支撑板的一端连接衣帽架;轮罩内加强板与轮罩支架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地板上横梁、轮罩连接板、轮罩内加强板、衣帽架、轮罩支架以及轮罩下支撑板形成内部双传力通道。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部双传力通道的设计,提高了该汽车后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整车的弯曲刚度、强度以及疲劳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整体性能、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后轮罩、后地板以及上车体之间的搭接结构严重影响整车性能。现有技术中,由于汽车后轮罩的结构一般比较薄弱,汽车后部受到外界冲击力很难传导出去,容易引发后地板拉脱撕裂,从而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另外,由于后轮罩与后地板处车身受力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减震器对车身的冲击力、弹簧对于弹簧塔座的作用力、后座椅冲击力以及后悬安装点的冲击力等),因此,后轮罩和后地板连接处的焊点经常失效,从而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车身后部结构受到的外界冲击力很难传导出去,所导致的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低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和汽车。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后地板、轮罩连接板、轮罩内加强板、轮罩支架、地板上横梁、轮罩下支撑板以及衣帽架;所述地板上横梁安装在所述后地板上,所述衣帽架安装在汽车车顶并与所述地板上横梁平行设置;所述轮罩连接板连接在所述轮罩内加强板和所述地板上横梁之间,所述轮罩内加强板远离所述轮罩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衣帽架;所述轮罩下支撑板连接在所述轮罩支架与所述后地板之间;所述轮罩支架远离所述轮罩下支撑板的一端连接所述衣帽架;
所述轮罩内加强板与所述轮罩支架之间形成第一预设夹角;所述地板上横梁、所述轮罩连接板、所述轮罩内加强板、所述衣帽架、所述轮罩支架以及所述轮罩下支撑板形成内部双传力通道。
可选地,所述轮罩内加强板远离所述衣帽架的一端与所述后地板之间形成第二预设夹角,所述轮罩支架远离所述衣帽架的一端与所述后地板之间形成第三预设夹角,所述第三预设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预设夹角。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包括轮罩内板;所述轮罩内加强板和所述轮罩支架均安装在所述轮罩内板上。
可选地,所述地板上横梁上设有用于安装汽车后座椅的座椅安装部;所述后地板上设有用于令安装在所述座椅安装部上的汽车后座椅的预设乘坐区域向下凹陷的凹陷部。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包括后侧围下加强板、后侧围上加强板、后侧围加强板以及安装在所述轮罩内板上背离所轮罩内加强板一侧的轮罩外板;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安装在汽车车顶;所述后侧围下加强板以及所述后侧围加强板均连接在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与所述轮罩外板之间;
所述轮罩外板、所述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后侧围加强板以及所述后侧围上加强板形成外部双传力通道。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后侧围下加强板上的后门锁扣安装支架。
可选地,所述车身后部结构还包括第一下横梁、两后纵梁以及两后悬安装支架;两所述后纵梁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下横梁连接在两所述后纵梁之间,所述第一下横梁安装在所述后地板背离所述地板上横梁的端面上,所述第一下横梁与所述地板上横梁平行且相对设置;两所述后悬安装支架对称安装在两所述后纵梁与所述第一下横梁相对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5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留样功能的导尿管
- 下一篇:一种双蓄热式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