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用多功能一体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74579.7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0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渠;董隽;虞莹璐;朱小江;朱浩波;陈琛君;汪俊;郭云飞;陆如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20 | 分类号: | A61B5/20;A61F7/12;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擎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5 | 代理人: | 涂春春 |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尿 膀胱 尿道 造影 多功能 一体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用多功能一体机,包括测压加热一体机,测压加热一体机上设有灌注液入口、灌注液出口、测压管口、控制面按钮、显示器、加热器,测压加热一体机上外接有一个双腔管,双腔管由灌注管、测压管组成,灌注管与灌注液出口连接,测压管与测压管口连接;加热器包括导线、与导线连接的双腔管夹持装置,双腔管夹持装置包括弹簧夹,在弹簧夹的夹持端分别设有一个半圆形的夹持座,在夹持座内部嵌入设有内部具有加热丝的加热座,加热座与双腔管接触的一面为铜片,在夹持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橡胶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具体的说是一种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用多功能一体机。
背景技术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是小儿泌尿外科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之一,主要用于后尿道瓣膜、尿道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VUR)以及神经源性膀胱等诊断。可以直观反映膀胱和尿道的解剖形态等,被认为是上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其中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小儿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如果不及时并规范治疗,多会发生反复泌尿系感染造成肾损伤,严重病例甚至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等。同时膀胱输尿管反流自愈的机会较高,因此该疾病的诊疗存在较大的争议。VCUG作为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直接关系到保守或手术等治疗决策。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应用广泛,但是临床上存在较多的不规范和不统一的操作,为此,2016年美国儿科协会更新并进一步规范了该检查的诊疗流程。
同时,VUR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对于合并膀胱功能异常的继发性VUR,其保守治疗转归和手术预后与原发性VUR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临床上往往需要检测VUR的同时,也需要了解膀胱的功能。为了达到该目的,临床上需要行影像尿动力检查。但是该检查操作复杂,费用较高,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用多功能一体机,包括测压加热一体机,测压加热一体机上设有灌注液入口、灌注液出口、测压管口、控制面按钮、显示器、加热器,测压加热一体机上外接有一个双腔管,双腔管由灌注管、测压管组成,灌注管与灌注液出口连接,测压管与测压管口连接;
加热器包括导线、与导线连接的双腔管夹持装置,双腔管夹持装置包括弹簧夹,在弹簧夹的夹持端分别设有一个半圆形的夹持座,在夹持座内部嵌入设有内部具有加热丝的加热座,加热座与双腔管接触的一面为铜片,在夹持座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橡胶圈;
本技术方案中的测压加热一体机具有测压、加热和灌注为一体的功能,并且在配合双枪管以及加热器使用,大大简化操作流程,直接通过控制面按钮、显示器能够直接设定参数值,同时能够监控膀胱内的压力值,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在不增加患儿痛苦和辐射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参数,更好的了解VUR和膀胱功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初步诊断出膀胱功能异常的患儿,设置灌注速度以及加热温度,可以恒温恒速进行该操作,尽可能降低不同灌注速度和温度对膀胱刺激影响检查结果,该简易装置可以达到部分影像尿动力的功能,弥补很多单位无法开展影像尿动力的不足,橡胶圈具有固定和密封的作用。
本技术方案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
前述的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用多功能一体机,橡胶圈替换成半圆形的且内部具有气体的气囊,采用气囊的结构,不仅能够与双枪管表面贴合紧密,增加密封效果,而且还具有隔热效果,提高加热速度。
前述的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用多功能一体机,夹持座上设有用于检测液体加热后温度的测温探头,通过测温探头对内部加热温度进行时时监控。
前述的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用多功能一体机,测压加热一体机上端面设有套筒,在套筒上设有用于悬挂输液袋的挂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儿童医院,未经南京市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45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加工过程中的废水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料铆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