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斜柱帽施工用加固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2173537.1 | 申请日: | 2020-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郜璐;靳亚北;陈振;施滔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13/02 | 分类号: | E04G1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乐羽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6 | 代理人: | 缪友建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柱帽 施工 加固 工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柱帽施工用加固工具,包括第一、二C型柱板、第一、二C型柱帽板,第一C型柱板与第二C型柱板的两侧连接处以及第一C型柱帽板和第二C型柱帽板的两侧连接处,均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组件相接,第一C型柱帽板和所述第二C型柱帽板的下端分别与第一C型柱板和第二C型柱板的上端通过多个加固组件相接,组成整个结构的框架简化加固体系,通过多个加固组件和连接组件二次加固的方式,既便于拆装及更换转运,又提高了灵活性、实用性以及稳固性,节约成本,以及利用密封垫和密封套相配合可以进行二次密封,提高加固工具整体的密封性,另外还可根据柱帽角度选择合适的第一C型柱帽板和第二C型柱帽板加固,扩大适用范围更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柱帽施工用加固工具,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柱帽为当楼面荷载较大时,为提高板的承载能力、刚度以及抗冲切能力,通常在柱顶设置用来增加柱对板支托面积的结构,另外柱帽也称柱托板,在板柱—剪力墙结构采用无梁板构造时,可根据承载力和变形要求采用无柱帽板或有柱帽板形式。
现有的斜柱帽加固工艺是使用对拉螺栓进行四面夹固,同时在四面中心各设置一根斜撑顶至地面,加固体系复杂且无法灵活更换转运使用,实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柱帽施工用加固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C型柱板、第二C型柱板、第一C型柱帽板和第二C型柱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型柱板与所述第二C型柱板的两侧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C型柱帽板和所述第二C型柱帽板的两侧连接处,均通过设置多个连接组件相接,所述第一C型柱帽板和所述第二C型柱帽板的下端分别与所述第一C型柱板和第二C型柱板的上端通过多个加固组件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固定柱、螺杆、螺纹筒、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手柄,所述第一C型柱帽板和所述第二C型柱帽板下端均连接所述固定柱,并与所述第一C型柱板和第二C型柱板上端对应位置开设的开槽内壁卡接,所述螺杆上端连接至所述固定柱底部,下端外侧与上下开口的所述螺纹筒内侧套接,所述螺纹筒外侧与设置于所述开槽内壁下端的轴承套接,所述螺纹筒的上端外侧套设有所述第一斜齿轮并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啮合,所述手柄通过连接转轴穿过所述第一C型柱板和第二C型柱板对应位置开设的槽孔伸至所述开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二斜齿轮连接;固定柱插入开槽的内部,螺杆与固定柱的底端连接,螺纹筒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开槽内壁的下端,螺纹筒通过与螺杆相配的内外螺纹套接,利用转动螺纹筒可以带动螺杆上下滑动,继而带动固定柱上下滑动,螺纹筒的上端分别套设有第一斜齿轮,开槽下端外侧分别转动穿插连接转轴,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并与第一斜齿轮啮合,手柄通过连接转轴穿过第一C型柱板和第二C型柱板对应位置开设的槽孔伸至开槽内部下端,并与第二斜齿轮连接,则可以带动螺纹筒转动实现对第一C型柱帽板和第二C型柱帽板进行加固的操作,使安装及拆卸更加灵活方便,尤其加固组件是可以设置为多个,因此能够进一步加强牢固性,使施工效率及实用性有效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一C型柱板与第一C型柱帽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C型柱板与第二C型柱帽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块对应设置并通过螺栓连接;第一C型柱板和第二C型柱板之间以及第一C型柱帽板和第二C型柱帽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作为进一步连接固定,而且也便于安装及拆卸,尤其是可以设置多个,稳固性也得到了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C型柱板和所述第二C型柱板的上端外表面铺设密封垫,所述固定柱外表面设有密封套;第一C型柱板的上端和第二C型柱板的上端表面均铺设密封垫,且固定柱的外部套设有密封套,通过密封垫与密封套的配合连接,可以对他们进行二次密封,提高加固组件连接整体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南京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173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回收系统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用的钻孔辅助工具





